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𩭏鬌敧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

  • 诗句: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 译文:“清晨醒来,西施般的美人在丝绸帐子中感到寒冷,她的发髻被轻轻放下,一半的香鬟沉没在檀木梳下的香气中。”
  • 注解:”绡”是一种薄而透明的丝织品,这里指床上的丝绸帐子;”香鬟”指的是女子的头发,”沉檀”是形容头发的颜色和质感。

第二句

  • 诗句: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 译文:“当辘轳转动时,它发出咿哑声,像是玉制的装饰在转动,使得芙蓉(比喻美女)惊醒,露出刚刚睡醒的娇嫩脚。”
  • 注解:”辘轳”是一种机械装置,此处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声音;“芙蓉”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第三句

  • 诗句: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 译文:“一双鸾鸟的镜子映照着秋水般的清辉,她解开了发髻,站在像床一样的石案上照镜。”
  • 注解:”鸾鸟”是一种吉祥的鸟类,通常用来象征美好。”秋水”常用来形容清澈如秋水的眼眸。

第四句

  • 诗句: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 译文:“一缕缕香丝从空中飘洒下来,落在地毯上如同云雾般轻柔;玉钗落地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 注解:”编”可能是指编织物,如丝带或绢帛;”香丝”可能指的是一种珍贵的丝绸。

第五句

  • 诗句: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 译文:“她的手纤细如燕尾蝶,却无法将那翠绿色的玉钗插在头上;她试图戴上翠绿色的玉钗,但因太过滑腻无法佩戴。”
  • 注解:”老鸦色”形容颜色深暗且鲜艳;”翠滑”形容物品的颜色和质地。

第六句

  • 诗句: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 译文:“春天的风儿撩乱了娇美的容颜,她显得慵懒无力;因为疲惫,她的头发有十八个鬟,但却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 注解:”春风”指的是春天的微风,”烂熳”在这里形容风的力度大,使人感到舒适或愉悦。

第七句

  • 诗句:妆成𩭏鬌敧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 译文:“她精心打扮之后,身姿轻盈不倾斜;穿着云朵一样的长裙,几步就已跨过了细软的雁沙。”
  • 注解:”𩭏鬌敧不斜”形容女性优雅的姿态,”云裾”形容裙子轻薄飘逸。”踏雁沙”则描绘了行走的动态美。

第八句

  • 诗句: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 译文:“她背对着他人,不知道去哪里;独自一人走下台阶,摘下了树上的樱桃花。”
  • 注解:”背人不语”表达了她的神秘和内向;”下阶自折樱桃花”则描绘了她孤独的行为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