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跸幸禅楼,前驱历御沟。
还疑九日豫,更想六年游。
圣藻辉缨络,仙花缀冕旒。
所欣延亿载,宁祗庆重秋。
【注释】
闰九月九日:指重阳节。
幸总持寺:在长安城东南,是唐玄宗为母亲庆寿而建的寺院。
登浮图:登上佛塔。
应制:应皇帝之命而作。
清跸:清道,清除道路尘土。
前驱:先头部队。
御沟:长安城内的河流。
豫:预想,预先考虑。
六年游:唐玄宗曾与杨贵妃六次游览华清宫,故称“六年游”。
圣藻:皇帝的恩泽、恩惠。
缨络:古代帝王冠饰上的丝带。这里泛指帝王的恩惠。
仙花:即灵芝,古人认为它是仙人所生,所以用来比喻皇帝的恩泽。
冕旒:皇帝的仪仗。
延亿载:延长万代。这里指皇帝的恩德可以延续万代。
宁祗:岂能只是。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以皇帝的身份,在长安城南郊的总持寺登高远眺,观赏着秋色,并写下了这首应制的诗篇。全诗四句八韵,语言华丽,意境优美,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颂扬和对自己恩德的庆幸之情。
第一句“清跸幸禅楼”,点出皇帝出游的时间——重阳节。“清跸”是清道的意思。“幸”,是前往某地的意思。“禅楼”,即禅院的楼阁,这里指总持寺。这一句描写皇帝出游的场景,表现了皇族的高贵气派。
第二句“前驱历御沟”,写皇帝的队伍从京城的南门御河上经过。“前驱”,是指走在最前面的人或物。“御沟”,是指长安城中的护城河。这句诗通过“前驱”“御沟”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皇帝出行的威仪,也暗示皇帝此次出游的目的——去总持寺游玩。
第三句“还疑九日豫,更想六年游”,写皇帝对这次出游的期待。“九日”,是指重阳节。“豫”,是预先考虑的意思。“六年游”,是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共度的美好时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出游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第四句“圣藻辉缨络,仙花缀冕旒”,写皇帝的恩赐和荣耀。“圣藻”指的是皇帝的恩泽,“缨络”是指帝王冠上的丝带,这里指皇帝的恩惠。“仙花”,是指传说中的祥瑞之物,如灵芝等。“冕旒”,是指帝王的仪仗。这句诗用华丽的语言赞美了皇帝的恩泽和荣光,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崇敬之情。
末句“所欣延亿载,宁祗庆重秋”,表达诗人对皇帝恩泽延续万代的庆幸之情。“所欣”是指所喜悦之事,“延亿载”是指延绵不绝的万代。“宁祗”,是难道只是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泽能够延续万代的庆幸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优美,充分展示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皇帝出游的情景描写以及对皇帝恩泽的歌颂,表达了自己对皇权和皇帝的敬仰之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与奔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