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跸乘骊阜,回舆指凤京。
南山四皓谒,西岳两童迎。
云幄临悬圃,霞杯荐赤城。
神明近兹地,何必往蓬瀛。
幸白鹿观应制
【译文】皇帝乘坐鸾舆来到白鹿观,凤京指路回车时,四皓谒见,西岳两童迎接。
【注释】
- 幸:到某地。
- 制跸(bì):帝王出行时,仪仗和侍卫都须回避,不许喧哗,谓之“制跸”。
- 骊(lí)阜:山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 指:引导、引道。
- 四皓:秦末,东陵侯太公之子四人隐居华山修道。汉文帝时,他们避世不见,称四皓。
- 西岳:指华山。
- 云幄:云雾缭绕的帐幕,这里指仙境。
- 悬圃(ɡǔ):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一个神仙居处。
- 赤城: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南,相传为仙人所居住的地方。
- 神明:神妙、神奇。
- 蓬瀛(yíng):蓬莱、瀛洲的合称,传说中的仙山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诏所作,写皇帝驾临白鹿观的盛况。首联说皇帝驾着华丽的銮舆,来到白鹿观,然后皇帝又驾着车子回朝;中间二联描写了皇帝在白鹿观的盛况;最后二句写诗人对皇帝的到来感到荣幸,并表达了自己要远离尘世,追求神仙生活的愿望。
此诗以白鹿观为题,实是写皇帝驾临白鹿观的盛况,但诗人并未直接描写皇帝的活动,而是通过描写皇帝的行止、四皓的拜谒、西岳的迎送等情景,来展示皇帝的威风与气势,从而烘托出皇帝驾临时的盛况,表现了诗人对皇帝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