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注释】

境:指陕州。三秦:古郡名,包括今陕西中部一带。二陕:指陕东、陕西两道。中:中间,这里指陕州。虞虢:古国名,今陕西中部地区。风俗:风土人情。西东:这里指陕南和陕北的地域差异。让畔:古代耕作方式,一人耕田,一人播种,种完后把田地的边界划开,让另一个人耕种。鸣笳:笛子声。洛阳宫:洛阳城。洛阳,今河南洛阳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途中经停陕州时写的。诗一开头就写“境出三秦外”,意谓陕州之地是三秦之外。颔联“途分二陕中”,“中”字下得很准确。陕州地处关中平原之中,是南北交通要冲。这两句是说,道路从陕州分出,向东去的是东渭水流域,向西去的是陇水和洛水流域。接着又写“山川入虞虢”,意思是说山山水水进入虞、虢二郡。这两句写出了陕州的地理位置,也写出了沿途的山川景色。颈联“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树古棠”指的是树木茂盛的棠荫,这是诗人所见之景;“耕馀让畔”,则是指农民在耕种之后将田地界线清理出来,这是诗人所闻之事。这两句写出了陕州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气。尾联“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洛阳宫是唐王朝的都城,洛阳是唐王朝的旧都。诗人在这里用“洛阳宫”来代称洛阳,表示自己就要离开这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城市了。这两句写出诗人即将告别陕州,告别这片充满历史的沃土。

全诗四句二十字,每句七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抒情。首联点明陕州位置,领起全篇。颔联承上启下,描绘了从陕州出发后所经过的地区和自然景观。颈联描写了农民在耕种之后将田地界线清理出来的情景。尾联抒发了将要告别旧都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明白如话,却富有情致,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