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送贺知章归四明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注释:
- 遗荣期入道:放弃名利追求修行之道。遗,放弃;荣,名利;期,期望;入道,修道。
- 辞老竟抽簪:辞去官职并拔下簪子表示决心。辞老,辞去官职;竟,竟然;抽簪,拔簪,表示决心。
- 岂不惜贤达:难道不珍惜那些贤达之人吗?贤达,贤能通达之士。
- 其如高尚心:但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内心呢?其,代词,指“贤达”;如,如同;高尚心,高尚的情操。
- 寰中得秘要:世间获得了秘密的关键。寰,世间;得,获得;秘要,关键秘密。
- 方外散幽襟:在世俗之外散发自己的情怀。方外,世俗之外;散,散发;幽襟,内心情感。
- 独有青门饯:只有独自在青门送别。青门,地名,位于今陕西咸阳。饯,送别。
- 群僚怅别深:百官们都因为这次离别而感到深深的惆怅。群僚,百官;怅,惆怅;别深,离别深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好友贺知章送行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贺知章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其离任归隐的不舍之情。
首联“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诗人以“遗荣”开篇,表达了自己放弃功名利禄、追求修行之道的决心。同时,通过“辞老”一词,展现了贺知章即将离开官场、回归山林的情境。这一联不仅点明了诗人与贺知章的关系亲密无间,更揭示了两人共同的理想与追求。
颔联“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诗人进一步展开对贺知章的赞誉。他深知贺知章是一位贤达之人,因此对他毅然决然地选择隐居山林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惋惜。然而,诗人又感叹于无法理解贺知章的内心世界,只能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不舍。这一联既有对贺知章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有对自己无法与其共鸣的遗憾。
颈联“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贺知章的智慧和风采。他不仅掌握了世间最珍贵的秘密(寰中),还在世俗之外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风采(方外)。这一联既体现了贺知章的才华横溢,也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淡然。
尾联“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诗人用“独有青门饯”来形容自己与贺知章之间的独特友谊。在众多官员中,唯有他能够陪伴在贺知章身边,共同度过那段难忘的时光。而当贺知章离去时,所有的官员都感到深深的惆怅与不舍。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也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感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描绘了贺知章的贤达形象,又表达了诗人对其离开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的哲理思考与情感表达交相辉映,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