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喜身无事,闲吟适性情。
欲依芳树歇,更傍小栏行。
地僻疏还往,年高倦送迎。
临轩瞑目坐,神思当时清。
【注释】
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但攲枕以闲眠。交朋顿少见过,杯酒又难独饮。若无吟咏何适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忧而散滞思也。吾弟则调高思逸,诚为百胜之师,劣兄则年老气羸,甘取数奔之诮,恭依来韵更次五章以自喜。身无事为首。
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但欹枕以闲眠。
自度节辰已届重阳,恰逢连休假期,闭门不出。
但倚枕头悠闲地入睡,不问世事,任凭思绪飘荡。
交朋顿少见过,杯酒又难独饮。
朋友见面的次数减少了,难得与他们一起举杯畅饮。
若无吟咏何适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忧而散滞思也。
没有诗作吟咏,我怎能找到乐趣?一人对答一首,互相酬答,这足够让我摆脱忧虑和困扰,使心境平静。
吾弟则调高思逸,诚为百胜之师,劣兄则年老气羸,甘取数奔之诮,恭依来韵更次五章以自喜。身无事为首。
我的兄弟年纪轻轻,才思敏捷,实在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虽然年老体弱,但也能从容应对。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重阳节后所作,表现了作者退居田园、淡泊名利的情趣。
开头两句“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说明自己刚刚度过节令,又逢长假期,因此闭门不出。“但欹枕以闲眠”一句写自己的闲暇生活,“欹枕”指斜靠着枕头睡觉。“临轩瞑目坐”写自己在轩窗下静默坐下,“暝目”即闭起眼睛。“神思当时清”表明自己的精神状态很好,很清静。
第三句点出重阳节的主题:“欲依芳树歇。”意思是说想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艺文类聚》卷三六引《风土记》说:“桓景九月九日宴会于家,令人上楼除庭中菊花。既具设酒食,乃攀登高处,射鹿于西岳山上,兔起中之,因因醉卧,遂不返。”所以此处用“芳树”比喻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更傍小栏行”,表示要出去赏玩一番。
第四句“地僻疏还往”,意谓自己隐居的地方偏僻,很少外出。“年高倦送迎”表示自己因为年老体衰,不愿接待客人和应酬官场上的来往。“临轩瞑目坐”,写自己坐在轩窗下,静静地坐着。“神思当时清”表明自己的精神十分清爽。
最后两句“若无吟咏何适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忧而散滞思也”,表明自己如果缺乏吟诗作赋的兴致,就无法抒发感情,排遣忧愁,使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吾弟则调高思逸,诚为百胜之师”,意思是说弟弟才能出众,有很高的才思,真是胜过众人啊。“劣兄则年老气羸,甘取数奔之诮”,意思是说自己年纪老了,体质瘦弱,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轻快地奔跑,只好接受这种讥笑。这四句是全诗的警策之句,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赞美和对仕途的鄙弃。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退居田园后的闲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