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晋栖霞境,高高出世埃。
直疑天上去,归认下云来。
银汉星辰近,金庭洞府开。
迟明欲回首,更上降真台。

【注释】:

桐柏观

子晋,传说中的神仙。《庄子·天地》:“昔者有神十人,趁夜乘云,列于王庭之上。一曰伯高(伯高即王子高,字乔),食麦,使民务农;二日莫邪(莫邪是铸剑名),以销金铁;三曰宰官(宰官指司命之神),主记灾祥;四曰仓颉(仓颉是文字的创造者,传说中黄帝时造书契的人),为帝太史;五日天吴(天吴是水神),为夏宫;六日赤松(赤松是仙人,传说他见尧、舜时隐于桐柏山),能炼九节石脂;七日河伯,娶孟门氏女为妇;八日海伯,行雨师;九日郁垒(郁垒是门神,传说他住在度朔山,主领百鬼),主阅猛兽。

观,观景之亭,亦称道观。

栖霞境:指神仙居住之地,或比喻美好境界。

世埃:尘世的烦恼。

直疑:简直怀疑。

上,向上。

云来:云雾飘来。

银汉:银河。

星辰近:星宿接近。

金庭:金阙,道家谓仙界在天上的宫殿,这里泛指神仙所居之处。

洞府开:神仙所住的洞府大门敞开。

降真台:指道教中的玉皇殿前供道士朝拜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桐柏观时的即兴之作。首两句写桐柏观的地理位置,后两联则写诗人对桐柏观美景的感受。全诗语言朴实而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子晋栖霞境,高高出世埃。”诗人首先描绘了桐柏观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特点。这里的“栖霞”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仙境;而“出世埃”则表示诗人远离尘世,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两句话既点明了桐柏观所处的位置,又引出了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之情。

诗人用“直疑”和“归认”两个词语来表达他对神仙境界的直观感受。他仿佛真的看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那种美丽的景象让他感到震撼和敬畏。这种感受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触动。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神仙境界的特点。他想象自己仿佛已经飞升到了天空中,与神仙们一同生活;同时他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再次回到这个美丽的仙境中去。这里的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于神仙境界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整个游览过程的总结和反思。他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建筑布局,感受到了桐柏观的美丽和神圣。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这种反思不仅让读者对桐柏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桐柏观的描绘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心灵的净化。它既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