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龙池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壮丽的景象,龙在池中跳跃,仿佛变成了一条龙,而它的飞翔象征着龙的精神或品质。”龙德先天”意味着龙的德行超越了自然法则,不受天意的限制。”天不违”则表达了这种超越性得到了宇宙规律的认可和支持。
-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龙池的壮丽景色,以及龙的神圣地位。”天汉”指的是天河,这里象征着宽广的天空。”黄道”是指传统的星象划分,即黄道十二宫。这里的”分黄道”意味着将天空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着不同的方位和意义。”龙向天门入紫微”则是说龙向着天门的方向飞去,进入了紫微星所在的领域,紫微星在古代被视为帝王的象征。
-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 这两句转向了人间的场景,描绘了贵族府邸和楼台的华丽景象。”邸第”指的是贵族的住所,”楼台”则指建筑群落。”气色”通常用来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或外表风貌。”君王凫雁有光辉”则形容这些建筑物如同王者般的尊贵,给人以光彩夺目的感觉。
-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 最后一句是一种比喻,用百川汇聚到一处来比喻各种力量或人才聚集到皇帝的统治下。”寰中百川水”指的是整个世界,”来朝”表示前来朝见,”莫东归”则是告诫人们不要像水流一样东流不复,而是要忠诚于这片土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龙池的自然美景和人间建筑的辉煌,以及表达对国家统一和繁荣的向往,传达了一种对理想政治秩序和美好社会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天文、地理和神话元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想象力。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与浪漫,同时也蕴含了深邃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