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
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
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
注释:
秋深:秋天已到深秋时节。
柳色尚沈沈,风吹秋更深:柳树的叶子颜色还是深深的青色,但秋风一吹,树叶就更加深了。
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家乡的道路已经变得遥远,只有故乡的鼓声在回荡。
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虽然有很多家庭的月光照耀着小巷,但人们没有千里之外的心思。
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长城崩溃之后的寂静和荒凉一直持续到今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山居秋暝》。诗中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居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故土的情感。
首句“秋深”直接点明了季节,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中,“柳色尚沈沈”,以柳树的叶子颜色暗示了秋天的到来;“风吹秋更深”,则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威力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寒冷感受。
诗人转向描写人物情感。“山河空远道,乡国自鸣砧”,诗人通过“空远道”和“鸣砧”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这里的“鸣砧”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常常用于表达哀伤之情。
再往后,诗人又回到了自然景象的描述。“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这句话描绘了夜晚的月色和人们内心的孤独。这里的“千家月”可能是指夜晚的灯光映照在巷子中的月光,而“人无万里心”则表达了人们在面对远方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长城哭崩后,寂绝至如今”,则是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这句诗可能是指长城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些重大事件,而现在只剩下了断壁残垣。这种历史的沧桑感让诗人感到无比的寂寞和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