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双髻山,瀑布泻云间。
尘世自疑水,禅门长去关。
茯神松不异,藏宝石俱闲。
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
【注释】
双峰山:位于浙江绍兴,以风景秀丽闻名。
双髻:山名,在浙江绍兴市。
瀑布:指瀑布水,这里指双峰山的瀑布。
泻云间:飞泻到云天之间。
尘世:世俗人间。
自疑水:疑心自己像流水一样无定。
禅门:佛寺的门,禅宗是佛家宗派之一,故称禅门。
长去关:长期关闭寺院的大门。
茯神松:一种常绿灌木或乔木,叶有光泽,花白色,果实有香,古人认为可以安神,因此称其为“茯神”。
藏宝石俱闲:意思是说,这棵松树和宝石一样珍贵,不需要人去守护它。
向此师清业,如何方可攀:意思是说,你在这里修行清净的事业,我怎样才能攀附上去呢?
【赏析】
这首送别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当时韩愈任江陵府法曹参军时被召还朝廷,途经浙江,与双峰山的和尚相会并赠诗一首。
首联写双峰山之胜。“峨峨”,形容山峰高耸。双峰山,又称双髻山,在今浙江绍兴。此句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双峰山之巍峨壮观。“瀑布泻云间”一句,描写了双峰山瀑布如白练般从高山之上倾泻而下,直泻云霄的景象。
颔联抒发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并表达了向往佛门、寻求超脱的愿望。“尘世自疑水,禅门长去关”,意为世间纷扰如同流水般无常,而佛门则宛如紧闭的大门,远离尘世喧嚣,寻找内心的安宁。
颈联通过赞美双峰山上的茯苓神松和藏宝石俱闲的松树,来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禅宗教义的领悟。茯苓神松和藏宝石俱闲的松树都是自然界中的珍品,它们无需人为守护,便能安然生长。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修行之路,表示自己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尾联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赠言,意在勉励友人继续修行,追寻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境界。“如何方可攀”一句,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诗人自身对修行之路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深知修行之路艰难曲折,但他仍希望友人能够坚定信念,不断攀登,最终达到心灵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