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的“无了禅师”是作者的朋友,两人曾同游终南山,后因事失约未成行。贾岛在长安与友人相会时,作此诗赠之。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不学世所惜”意味着作者并不羡慕世俗中人们看重的东西或地位,“是何无了公”则是说自己是一位真正的僧人或者修行者。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空院”指的是禅宗的寺庙,“灵匡”可能是指寺庙的某个地方或者象征性地指代。“虎迹”则形容山路崎岖,有老虎行走过的痕迹,“乱山中”则描绘出山林之中的景象。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这里的“昼夜”和“古今”都表示时间的长短,“连去”和“争敢同”都表达了作者与无了禅师之间的友情深厚,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他们始终如一,共同追求精神上的境界。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这里“禅情”指的是对佛法或禅宗的理解和情感,“岂堪问”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是否能够理解或表达这种禅心的感受,而“问答更无穷”表明作者与无了禅师之间关于禅理的对话永无止境,充满了探讨和启发。
注释:
- 不学世所惜: 不羡慕世间世人所看重的事物或地位。
- 是何无了公: 自称是一位真正的僧人或修行者。
- 灵匡虚院外: 指的是禅宗寺庙之外的某个地方。
- 虎迹乱山中: 形容山路崎岖,有老虎行走过的痕迹。
- 昼夜必连去: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一起行动。
- 古今争敢同: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敢于一同追求。
- 禅情岂堪问: 对佛教或禅宗的情感难以言表。
- 问答更无穷: 关于禅宗教义的对话没有止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之作,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信仰追求。贾岛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禅意。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