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是刘禹锡在和张丞相春朝对雪时所作,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 “迎气”指的是迎接新春的气息,“当春至”表示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描述了春天的到来,以及人们对新年的期待。
- “承恩”指的是接受国家的恩惠,“喜雪来”表示因为雪的到来而感到喜悦。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感激之情,以及因雪而带来的愉悦心情。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 “润”指滋润、养育,“河汉”指银河,这里可能暗指天空中的星星。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雪花如同来自天空的星星一样降临人间,给大地带来了滋润。
- “逼”意为逼近,“艳阳”指的是阳光明媚的日子。这两句诗形容了雪后阳光明媚的景象,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竞相开放。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 这里的“丰年瑞”指的是丰收的预兆,“燮理才”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才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丰收的期望,同时也在质疑自己的治理能力是否能够实现这一愿景。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 “撒盐”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比喻为调味料,用以形容雪花落在大地上的景象。“和羹梅”则可能指的是梅花,因为梅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希望将雪花比作调味料,以此来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雪花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表达了对社会治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