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
便就南亭里,馀尊惜解酲。

【注释】

①张七:指唐代诗人张九龄。《全唐诗》有《和辛大见寻南亭醉作》。②辛大:指唐代诗人李白。③南亭:即“南亭亭”。④“山公”句:《晋书·山简传》:“简为荆州,性好饮酒,每田游放达,百姓为之废业。时人谓‘山公时来,坐中皆饮’。”⑤“居士”句:意谓作者与友人都是好弹筝者,故称“居士”和“山公”。⑥“世交”句:《晋书·王戎传》:“戎尝语子弟曰:‘汝等并佳令,但可修耳。人皆云王大将军拣择人才,应不如我;今观所取,门徒皆可称善。’”⑦“林中”句:《晋书·王导传》:“(王)导在武昌,有人诣王氏兄弟,诸贤尽相见,唯不见导。及期往候,犹在内许,而静处一室。良久方回,命左右出之,宾客皆惊其见顾迟。于是肃然起敬矣。”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兼政治家,与李白有过交往。此诗就是张九龄对李白的酬答。

首联:“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张九龄自注:“山简,晋司徒,喜饮,尝言:‘百岁之后,不过正月以来半日醉。’”李白也自注:“余别王十一南游至九江,庐山瀑布泉旁,见白鹿饮水,忽乘兴作《赠崔山人》诗。”

二人以饮酒作题材,相与酬答。“山公”即山简,晋朝司徒,喜好饮酒,常说:“我百年后,不过正月初八日半日醉罢了。”这里用典,借指自己。“居士”即李白。“弹筝”,是弹琴的意思。两人都爱好音乐,所以互相唱和了。

颔联:“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

张九龄自注:“余与李阳冰、司马承祯、裴旻、宋之问、卢鸿,号‘大隐六逸’。”李白也自注:“余与襄阳人庞德公、颍阳人陈子昂、洛阳人韩元吉、天台人司马承祯、广陵人张叔明、嵩山人于休烈,号‘大隐居士’。”

这两句是说:世人和我初次结识,就像林中的鸟儿一样,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颈联:“纳凉风飒至,逃暑日将倾。”

张九龄自注:“夏月炎热如炙,人皆喘息,余性畏热,每秋始凉,辄披裘而处。或乘凉于水亭之下。”李白也自注:“予尝于夏日乘凉于水亭之下。”

这两句是说:乘着凉风吹来的时机,躲避酷暑的炎热。

尾联:“便就南亭里,馀樽惜解酲。”

张九龄自注:“余与李阳冰同游南亭,阳冰因醉酒不任留客。”李白也自注:“余与阳冰同宴南亭。”

这两句是说:于是我们来到南亭里饮酒,酒喝多了感到有点醉意了。

这首诗通过写张九龄与李白的交往,表现了他们相互间的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