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解析】

此题是一道诗歌鉴赏试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词的思想内容、感情以及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本题中,“舟中晓望”是全诗的标题。

【答案】

(1)挂席东南望:乘船在东南方向远望。

(2)青山水国遥:青山环抱着水乡,水乡在远方。

(3)舳舻争利涉:船尾的帆篷与船头竞渡,划桨的人争相抢先到达目的地。

(4)来往接风潮:船上的乘客来往穿梭。

(5)天台访石桥:我到天台去探访传说中的石桥。

(6)霞色晓:清晨的霞光映红了天边。

(7)疑是赤城标:我怀疑这是赤城山的标志。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船从浙江东端出海,一路顺流东下,经过富春江口时,看到两岸青山绿水,风景十分美丽,于是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家乡天台山的美景,想到要去天台山寻找传说中的石桥。

第一首句交代了游踪:挂席东南向,即从浙江东部启程向东航行;青山水国遥,青山环绕着水乡,水乡在远处。这两句写出了游踪的始发地和游目所及之景,为下文的思乡之情作了铺垫。

第二首句承上启下,写船尾的帆篷与船头竞渡,划桨的人争相抢先到达目的地,船行迅速,表明诗人此行目的明确,心情愉快。

第三四首句写船行所见之景。“往来接风潮”,指船上的乘客来往穿梭。这句既写出船行的快速,又写出了船行途中的热闹景象。

第五六首句写诗人游目所见之景。天台,今属浙江。石桥,相传晋郭璞曾在此游,并赋诗一首,后人称此桥为“郭公桥”。诗人想象自己到了天台,会看到郭璞所游之地,想到要去寻找传说中的石桥,表现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第七首句承接五首的尾句,点出诗人此次东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石桥。尾联则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游子思归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流畅明快,意境开阔,风格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