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柏无心竹变秋,不能同戚拟同休。
岁寒焉在空垂涕,覆水如何欲再收。
【注释】
陵柏:陵墓边的柏树。无心:不关心。竹变秋:竹子变黄凋落。同戚:同悲伤。拟同休:想一同休息。岁寒:冬天。焉:哪里。垂涕:流泪。覆水:倒出的水无法再收回,这里指夫妻感情破裂。
【译文】
陵墓边那无心的柏树已变黄凋落,你我却不能像那夫妻一样同悲伤。
在冬天哪能找到可以共患难的人?夫妻感情一旦破裂又怎能重归于好?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云:“始为时相意,终以妻子悲”。这是诗人自叹之词。
首联“陵柏无心竹变秋,不能同戚拟同休。”是说,陵前柏树虽然年年青翠,但它对人的感情毫无反应,不会因人的悲喜而改变颜色。诗人用柏树比喻自己,说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仍保持高洁之心,不为权贵屈身;而对方则不同,面对权贵,她早已丧失了节操,甘心做别人的附庸。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与对方的卑劣品质的鲜明对比。
颔联“岁寒焉在空垂涕,覆水如何欲再收。”是说,到了严冬时节,谁还去流泪呢?即使想挽回覆水,也来不及了。这是写自己的处境。诗人用“岁寒”和“覆水”两个成语,既写出了自己的处境,也暗示出自己的遭遇是由于权贵的迫害,是注定要失败的。“岁寒”句中“焉”字表示疑问,表明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疑惑,不知如何是好。“覆水”句中“如何”一词表示感叹,表明诗人对自己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不知如何摆脱困境。
尾联“岂知松柏有本性,莫作悠悠天地间。”这是全诗的关键一句。诗人用“松柏”比喻自己,说松柏虽然生长在岩石缝里,但却能经受住严寒,不被恶劣环境所摧折;而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也能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诗人认为只有像松柏那样坚强不屈的人才值得赞美和尊敬。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不满和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