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南奔魏国荒,必听公叔失贤良。
无谋纵欲离安邑,可免河沟徙大梁。

春秋战国时期,门公叔(即秦穆公)南奔到了魏国。他因听信了魏惠王和公叔座而失去了贤良的名声。

魏惠王无谋纵欲,离开了安邑(今河南安阳),可免于被秦国迁徙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注释:

  • 春秋战国: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门公叔:秦穆公的尊称。秦穆公是秦国的一位重要君主,他在春秋时代的秦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经担任魏文侯的相国,辅佐魏文侯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后来,吴起投奔到其他诸侯国,为这些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 南奔:向南逃亡、逃跑的意思。这里指门公叔逃离了自己的国家,投奔到了魏国。
  • 魏国: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之一。当时,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其疆域广阔,实力强大。魏国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变革。
  • 荒:荒凉、破败之意。这里形容魏国当时的局势。
  • 必听:必须听从、服从的意思。这里指门公叔必须听从他人的意见。
  • 公叔座:魏国的大臣之一。据史书记载,公叔座曾劝说魏惠王放弃攻打赵国的计划。然而,魏惠王并未采纳公叔座的建议,最终导致了赵国被秦国灭亡的历史事件。
  • 无谋:没有策略、计划之意。这里指魏惠王缺乏深思熟虑的策略。
  • 纵欲:放纵自己的欲望,不顾及后果之意。这里指魏惠王沉溺于自己的享乐,忽略了国家利益。
  • 离安邑:离开安邑,可能是指魏惠王离开了他的都城安邑(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
  • 可免:可以免除的意思。这里指魏国可以避免因为失去门公叔而带来的损失。
  • 河沟: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北。这里是秦国进攻魏国的地点之一。
  • 徙大梁:将魏国迁至大梁(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的意思。这里指的是秦国对魏国进行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门公叔南奔到魏国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战争冲突。诗中通过对比门公叔和魏惠王的行为,揭示了他们各自的得失和命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战争和权力争斗的担忧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