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毙厩人欲就刑,百年临尽一言生。
赖逢贤相能匡救,仍免吾君播恶声。

【注】

1、马毙:马死了;厩人:马圈的看守。

2、临尽:临死。

3、言生:说活,指苟活。

4、赖:幸亏。

5、贤相:指范仲淹,他任参知政事时主持了著名的庆历新政。

6、播恶声:留下恶劣的影响。

【赏析】

“春秋战国门又吟”:这句的意思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诗人吟咏过这首诗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多是表达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感慨。而“门又吟”则表示这首诗的内容已经被人们反复吟诵过了。

“马毙厩人欲就刑”,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匹骏马被关在马圈里,快要饿死了,看守的人想把它宰掉。这里的“马毙”指的是骏马,“厩人”则是指马圈的看守。这句话表达了马因为饥饿而濒临死亡,看守人却要将其宰杀的无奈和悲哀。

“百年临尽一言生”,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匹马已经活了一百年,但在即将死去的时候,它发出了最后一声嘶鸣,为人类带来了一线希望。这里的“百年”指的是马的一生,“临尽”则是指即将死亡的状态,而“一言生”则是形容马的嘶鸣如同救命的稻草般珍贵。这句话表达了马虽然生命垂危,但其最后的嘶鸣却为人类带来了希望。

“赖逢贤相能匡救,仍免吾君播恶声”,这句诗的意思是:幸亏有一位贤明的宰相能够出面解救,否则我们君王将会留下恶劣的影响。这里的“逢贤相”指的是遇到了贤明的宰相,而“匡救”则是指帮助和拯救,“免吾君播恶声”则是形容这位宰相能够避免君王留下不良的影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位贤明宰相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君王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描述一个马儿濒临死亡却又发出最后一声嘶鸣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评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