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问将何对所耽,滑稽无骨是常谭。
昔时王者皆通四,近见君王只好三。

注释:

春秋战国门再吟

戏问将何对所耽,滑稽无骨是常谭。

昔时王者皆通四,近见君王只好三。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君主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失望。

首句“春秋战国门再吟”暗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这个时期的君主中,很少有真正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他们往往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无法看到更大的格局,因此被称为“滑稽无骨”。这里的“春秋战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充满了混乱和争斗。

第二句“滑稽无骨是常谭”进一步描述了这些君主们的特点。他们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来应对各种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这种性格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时显得无能为力,只能依靠表面的幽默来掩盖自己的无能和短视。

第三句“昔时王者皆通四”则转向了历史的角度,对比了过去和现在的君主。在过去,有很多有能力的君主,他们能够洞察世事的发展,制定长远的计划和政策。然而在当今的时代,这样的领导者已经不多见。现在的君主们虽然也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但他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小事,缺乏远见和战略眼光。

尾句“近见君王只好三”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现在这个时代的君主们只能做到基本的三件事,那就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食衣住行)、处理一些日常琐事(文教礼仪)、应付一些突发事件(军事防御)。他们缺乏真正的能力和智慧来面对更大的挑战和困难。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和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君主们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君主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