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注】
- 《论语·颜渊》: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团结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
- 《左传·隐公元年》:外之既不虞(yú)内之又不备。 译文:外部的敌人还没有防备,内部的又没有准备。
- 《庄子》: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译文:开始我解剖牛的时候,所看到的只有牛本身;过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头牛了;现在,我用心神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它。
- 《孟子·尽心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钱数千,则家之给费足矣;否则迫而从人贷,甚者出质、任圜券(yuánquàn),所以反身于未形也。”
- 《汉书》:夫事有势,易为力;势已至而后可动,事犹未成而后可成。夫以未成易为成,虽逆旅之相幸,犹厌其求,况于亲己者乎?
- 《晋书》:夫祸福之为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 《战国策》: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将有五危:必死则可以战,必生则可以死,而不畏危。
- 《淮南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史记·留侯世家》:“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史记·陈丞相世家》:“夫进锐者谋也,退速者决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 《史记·管晏列传》:“夫良马固车,美女充堂。饮酒一斗,气满行三百里。”
- 《史记·张仪列传》:“夫攻伐之事,难为常也,重为衰也。”
- 《史记·李将军列传》:将军自以身饵敌,持两端而避实就虚。
-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先主尝因醉大笑”
- 《晋书》:时人多是轻先见。
- 《晋书》:不独田家国亦然。
- 《后汉书·冯衍传》:“夫以一人之微,当天下之大。”
- 《后汉书·贾复传》:“夫为将者,必有腹心爪牙。”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减灶,庞涓追之,日暮,士卒饥渴,军乃得胜。”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史记·项羽本纪》:“汉军夜击楚军,军鼓噪。”“汉军夜击楚军”中的“汉”指刘邦。
- 《史记·高祖本纪》:“沛公欲召兵,樊哙曰:‘为之斗不止,何面目见人。’”
-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乃令萧何……悉发关中卒着咸阳为帝者守关”。“咸阳为帝者守关”中的“咸阳”指秦都。
- 《史记·陈丞相世家》:“夫进锐者谋也,退速者决也”。
- 《战国策》:齐威王好射,请阿缟论议弓弩。
- 《史记·张仪列传》:“秦地阻险不处”
- 《史记·李将军列传》:“夫为将者,必有腹心爪牙。”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减灶,庞涓追之,日暮,士卒饥渴,军乃得胜。”“夫为将者,必有腹心爪牙。”中的“腹心”指心腹之人,比喻亲近信任的人;“爪牙”指亲信的侍从和武士,比喻可靠的部下。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的“壮士”,指英勇的战士,这里指项羽自己。
- 《史记·项羽本纪》:“汉军夜击楚军”,这里的“夜击”是指夜间突袭。
- 《史记·项羽本纪》:“汉军夜击楚军,军鼓噪。”中的“军鼓噪”表示军队喧哗呐喊。
- “时人多是轻先见”,意思是当时的很多人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分析。
- “不独田家国亦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是田氏家族国家如此,其他类似的情况也是如此。
- 《战国策》:“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 《吕氏春秋》:“夫祸福之为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进锐者谋也,退速者决也。”
- 《史记·陈丞相世家》:“夫进锐者谋也,退速者决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 《史记·管晏列传》:“夫良马固车,美女充堂。饮酒一斗,气满行三百里。”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门再吟,后三句写门再吟的意境及诗人的感慨。首句“曲突徙薪”出自《国语》,意谓改换烟囱、清除柴草积堆等预防火灾的措施,喻示防患未然之意。次句“焦头烂额”源自《左传》,原指被火烧伤或灼烧到头发焦黑、额头溃烂的程度,后来用来比喻遭受严重挫折后的狼狈处境。这两句表面上看似描写门再吟的遭遇,实则借“曲突徙薪不谓贤”暗含诗人对当时人们轻信表象、不深究本质的批评。末句“时人多是轻先见”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概括,指出人们往往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第二句“不独田家国亦然”,由“不谓贤”引申开去,指出不仅是在民间,就连国家的决策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田家”泛指农民,他们常常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就像农民为了一时的丰收而牺牲农田的耕作一样。“国亦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国亦然”意味着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在处理问题时都应该注重长远利益而非仅仅关注眼前的短期利益。这种观念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诗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做法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他认为,虽然古代的门再吟可能已经采取了正确的措施,但现代人仍然忽视了这些原则,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他主张人们应该从历史的教训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只看到表面现象的人,不要被他们的短视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