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军败信途穷,徐庶推能荐卧龙。
不是卑词三访谒,谁令玄德主巴邛。

诗句释义:

  1. 豫州军败信途穷 - 这句话意味着在豫州(今河南省一带)的军队战败,使得刘备的前途变得非常狭窄。
  2. 徐庶推能荐卧龙 - 徐庶认为诸葛亮有才能,推荐给刘备。”卧龙”是诸葛亮的字或者别名。
  3. 不是卑词三访谒 - 这里指的是诸葛亮多次拜访徐庶,请求徐庶引见,显示出他的谦逊和诚恳。
  4. 谁令玄德主巴邛 - 这句话是在说是谁让刘备成为了巴蜀地区的领导者(即后来的益州牧)。“玄德”是指刘备的字。

译文:

豫州的兵败,道路穷绝,
徐庶推荐了诸葛孔明,
若不是他三次拜见徐庶请他引荐,
哪能是刘备成了巴蜀的主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国时期蜀汉建立者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师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中通过描述刘备从豫州军队失败到最终成为蜀汉开国皇帝的过程,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豫州军败信途穷” 揭示了刘备在初期的困境,但随后”徐庶推能荐卧龙” 表明诸葛亮的才智被徐庶发现并推荐给了刘备,这显示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接着的”不是卑词三访谒” 强调了诸葛亮求贤若渴的态度,愿意多次拜访徐庶以期得到引荐。最后,”谁令玄德主巴邛” 表达了对刘备成为益州牧的赞扬,同时也反映了刘备在关键时刻能得到诸葛亮支持的事实。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同时也是对君臣之间信任、忠诚和智慧的颂扬,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英雄人物及其领导能力的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