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栅江城困魏军,王褒横议遏谋臣。
宾降未免俱为戮,一死安能谢益仁。
六朝门,指建康城门。门,古时也用作地名。元帝,南朝宋武帝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字道规,封长沙王,曾镇守江陵,为晋将桓玄所害。刘义符死,谥曰“元”;故称元帝。
木栅江城:在建康城外,有木栅为障。困魏军:被北魏的大军围困。魏军,北魏的军队。魏是当时中国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横议遏谋臣:指王褒曾劝阻刘义符投降北魏。王褒,字仲祖,琅笽人(今山东临沂),官至侍中、尚书令,与谢晦同时,反对刘义符投降北魏。遏,阻止;谏,劝止;谋臣,出使或参与国政的人。
宾降:指王褒。不免:无法避免。俱为戮:一起被杀。俱,副词,表示共同。为戮:成为刀下的牺牲者。
一死:表示决无退让之意。安能:怎么能够。谢益仁:指谢晦。谢晦,字叔源,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东晋宰相,因反对桓玄专权而被杀。
赏析:此诗首联写建康城门被敌军包围的情形;颔联写王褒劝谏元帝不要投降,但元帝不听他的劝告,终于投降了敌人;颈联写元帝最终被杀害;尾联写谢晦对此事的看法,认为元帝的死是理所当然的事。全诗通过对元帝和王褒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元帝投降敌人的不满和对谢晦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