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览儒书不学兵,彦和虚得不廉名。
四郊多垒犹相罪,国破将何谢太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六朝门•朱异
徒览儒书不学兵,彦和虚得不廉名。
- 徒览儒书不学兵:仅仅阅读儒家的经典书籍,而不学习实际的军事技能。这里的“儒书”指的是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不学兵”则表示忽视了军事实践的学习或训练。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一些人仅凭书本知识而忽视实用技能的批评。
- 彦和虚得不廉名:王彦之只是空有廉洁的名声(“虚得”),而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任何廉洁的事情(“不廉事”)。这里的“彦之”指王彦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他因清廉而闻名,但可能缺乏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点。
四郊多垒犹相罪,国破将何谢太清。
- 四郊多垒犹相罪:周围的地区(即国家边境)布满了敌军的营垒(“垒”指的是军营),仍然相互指责(“相罪”指的是互相抱怨、指责)。这反映了一种政治不稳定的状态,即使敌人已经包围了国家,但内部仍存在分歧和不信任。
- 国破将何谢太清:当国家被攻破时,我们又能向谁表示感谢(“太清”可能指的是某种高尚的理想或理想状态)?这里的“破”指的是国家被敌人征服或占领;“何谢”表示如何去感谢或感恩;“太清”可能是指超越现实的美好或理想状态。这表达了一种悲观的情绪,认为即使面对困境,人们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感激之情。
朱异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王彦之的批判,以及对自己时代的不满情绪的表达,揭示了当时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复杂性。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