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事已奇,孟氏庆无涯。
献子还生子,羲之又有之。
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
小小豫章甲,纤纤玉树姿。
人来唯仰乳,母抱未知慈。
我欲拣其养,放麛者是谁。
【注释】
子庆:人名。
王家事:指王子庆的事。
孟氏:指孟献子(公孙捷)。
献子还生子:指献公的后代中又出了一个儿子。
羲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凤兮:凤凰。
鲤:指晋简文帝司马昱。
小小的豫章甲,纤纤玉树姿:指简文帝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小的时候,相貌清秀俊美。
放麛者是谁:放养獐鹿的是谁?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以王献子、王简文帝、司马昱和晋武帝为题材,分别借他们的故事抒发感慨。全诗八句,每句都紧扣着所咏之人的事迹,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特点。前四句写王献子、王简文帝、司马昱的生平事迹,后四句写司马昱的容貌特征,最后一句点明题旨。
第一联:“王家事已奇,孟氏庆无涯。”说的是王献子(公孙捷)与孟献子两家的事迹很奇特。“孟氏”就是孟献子,他字孙武,是春秋时代晋国正卿,在晋灵公被逐出国时,曾随晋灵公一起逃亡到翟国,后来回国,杀了晋灵公,立晋献公的孙子夷吾为国君。所以后人称他为“孟献子”。王献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辅佐赵盾执政,使晋国成为霸主。
第二联:“献子还生子,羲之又有之。”说的是王献子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叫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字逸少,他是王献子的嫡长子,生于公元344年,卒于359年,活了16岁,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深得父亲的喜爱。王献之从小习书练文,尤其擅长书法,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据说,他小时候就非常崇拜书法家卫恒,经常向他请教书法之道。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代书法大家,其书风骨峻峭,笔力遒劲,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新纪元,被后世奉为“书圣”。王羲之不仅书法超群,而且博学多才,善诗文,精绘画,对古代许多典籍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善于品评人物。
第三联:“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说的是司马昱的小儿子司马衷(字永福)长得像凤凰一样漂亮,长大后也能吟诗作文。司马睿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生得眉目清秀,有龙凤之相,人们常常说他有王者之气;而他为人愚笨,不能治理国家,致使西晋王朝走向灭亡。据《晋书·惠帝纪》记载,司马衷小时候能背诵《尚书》、《左传》,长大后也喜欢文学,尤其喜欢作诗,但他写的诗句大多不伦不类,不成文章。有一次,司马衷写了一首诗来赞美自己,大臣们认为这首诗写得不好,便拿给皇后贾南风看。贾南风一看便大笑起来,说:“这孩子长大肯定是个傻子!”后来果然不出贾南风所料。
第四联:“小小豫章甲,纤纤玉树姿。”“豫章”指东汉末年曹操封的铜雀台。“玉树”指汉武帝刘彻幼时头上戴的饰物,这里比喻司马昱的小儿子司马遹。司马遹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小儿子,出生时头顶有红光环绕,所以取名司马遹。司马遹自幼就受到父母的宠爱,长得十分俊俏可爱,人们都说他像神童一般。由于他从小就得到人们的宠爱,所以养成了一些任性妄为的习惯,稍长后更是骄横跋扈。
第五联:“人来唯仰乳,母抱未知慈。”说的是司马遹的母亲贾南风对他娇惯溺爱,以致养成了他的坏脾气。贾充原是一个宦官,因娶了魏国公主为妻而得以飞黄腾达,官至侍中、尚书令、司空、太尉等职。贾充的妻子郭配生下司马遹时难产而死,因此贾充非常宠爱这个儿子。司马遹长大以后更加放纵任性,根本不把父亲放在眼里。贾南风为了哄他高兴,经常带着他出入宫廷,让他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贾南风死后,司马遹更是骄横跋扈,甚至残害无辜。
第六联:“我欲拣其养,放麛者是谁?”说的是司马遹的父亲司马师想找个机会好好教训一下他一顿,但又觉得很难办,因为他毕竟年纪还小嘛!这句话表达了司马师内心的矛盾心情。
全诗以王献子、王简文帝、司马昱为题材,用历史典故作为诗歌的素材,通过对他们的事迹、容貌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风采和个性特点,从而寄托了诗人对他们的期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