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
诗句原文及翻译:
一、诗的首句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译文:
莲子无法获得,荷花生长在水中。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遗憾的情绪,因为莲子难以获得,而荷花却能在水面自由生长。这里的“不可得”和“生水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莲子的珍贵与荷花的自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奈。二、诗的第二句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
译文:
道旁的柳树也不如它,它没有烦恼地飘荡着春风。
赏析:这里将荷花与道旁的柳树进行了比较,认为荷花更胜一筹。“无事荡春风”形容荷花在风中摇曳,不受外界纷扰,给人一种宁静、高洁的感觉。这句诗通过比较,进一步凸显了荷花的美丽和独特。三、诗的第三句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译文:
浮萍和荷叶都生长在同一片水域。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景图,浮萍和荷叶都生长在同一片水域,相互依存。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在这片水域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四、诗的第四句
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
译文:
风轻轻地吹过水面,荷叶随波逐流,浮萍则向东又向西移动。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荷叶和浮萍在风中的动态画面。荷叶随着水流轻轻摇曳,而浮萍则随着风的方向不断移动。这种动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五、诗的第五句
莲叶未开时,苦心终日卷。
译文:
荷叶还未展开时,就已承受着一天的劳累。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荷叶在未开放前的辛劳。荷叶尚未完全成熟,就已经承受着一天的压力和劳累,这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成长的艰辛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六、诗的第六句
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译文:
春天的湖水只是无目的地荡漾,荷花还未盛开。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春天的景色和荷花的生长状态。虽然春天的湖水是无目的、无方向地荡漾,但荷花却在这个季节里悄然绽放。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大自然中不同事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诗句分析:
1. 象征意义:
荷花:常常被视为清纯和超然的象征,代表着纯洁和高洁的品质。在这首诗中,荷花被用来比喻那些在困境中保持本色,不受外界干扰的人或事物。
浮萍与荷叶:浮萍和荷叶都生长在同一片水域,相互依存。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同时,浮萍和荷叶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在这片水域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这象征着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尽管存在差异,但都需要相互支持和合作。
2. 写作手法:整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特质。如将“荷花”比作“道旁的柳树”,使其具有了人的特质;将“莲花”比作“无故之灾”,使其具有了人的情绪。这些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
3. 情感表达:全诗贯穿了一种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荷花、浮萍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那些在困境中仍保持本色、不被外界干扰的人或事物的喜爱和敬佩之情。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诗句总结:
孟郊通过《戏赠陆大夫十二丈》巧妙地运用拟人化和象征手法,生动描绘了荷花与浮萍的自然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赞美。此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