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飖何所从,遗冢行未逢。
东西不见人,哭向青青松。
此地有时尽,此哀无处容。
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
水涉七八曲,山登千万重。
愿邀玄夜月,出视白日踪。
注释
- 飘飖:形容人或物在空间中漂浮无定。
- 遗冢:已故之人的坟墓。
- 青青松:绿色的松树,常被用来象征坚强或生命力。
- 太白云:指天边的云层。
- 蓝田峰:位于华山北麓的一座山峰,以其青石色泽而得名。
- 玄夜:夜晚。
- 白日踪:白天的痕迹或踪迹。
译文
飘荡不定的人啊,你究竟该往何处去?
我寻觅你的坟墓,却未能相遇。
四周望去,只见到一片空无一人的荒野,
我只能对着那青青的松树,哭诉我的悲痛。
这个地方有时尽,而我所承受的哀痛却无处安容。
声音像翻涌的云层,泪水如同洗刷着蓝田峰。
我已涉水渡过七八个曲折的溪流,
攀登过千万重的高山峻岭。
愿邀来这黑夜中的明月,照亮我寻找白日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悲伤的诗篇。首句“飘飖何所从”,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受,同时透露出一种迷茫与无助。接下来的四句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场景,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哀。
诗中的“东西不见人”以及“此地有时尽”等句子,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死、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悟不仅体现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上,更深入到了人类情感的层面。诗人以青山绿水为背景,借以抒发自己的哀愁。
诗的最后一章,诗人借助于月光,希望能够找到自己亲人的踪迹。这种寄托于月亮的愿望,既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也展示了他对光明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深沉而又充满力量的图画,使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