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注释】

进乏广莫力:进,指入京;乏,缺少;广莫,北方;力量,指权势。意谓人到京都(京城)没有权势。

退为蒙笼居:退,指退归故里。蒙笼,形容贫穷简陋。意谓人到故乡,贫困简陋。

三年失意归:三年,泛指长时间。失意,意气不振。

四向:四处。相识疏:指朋友之间关系疏远。

地僻草木壮:草木茂盛,说明地处偏远。

荒条扶我庐:荒草野藤缠绕着我的小屋或茅庐。

夜贫灯烛绝:穷困潦倒,连油灯蜡烛都已燃尽。

明月照吾书:月光照在身上,自己看书学习。

欲识贞静操:欲,想;贞静,清正廉洁;操,操守。意谓想要了解一个人清正廉洁的品格。

秋蝉饮清虚:秋天的寒蝉喝着清凉的水。清虚,清澈透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京师不得志而回归故里的感怀之作。全诗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首联“进乏广莫力,退为蒙茏居”。诗人进京时没有权势,归家后却生活贫困简陋。

颔联“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写诗人在京城三年无所作为,而回到家乡后朋友都疏远了他。

颈联“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草木茂盛”写出环境的荒凉,但诗人仍坚持读书学习。

尾联“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秋蝉饮清虚”以清高之志自喻。

这首诗语言简练,用字精当,意境开阔,格调高雅,充分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