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向西道,石波横磷磷。
清风送君子,车远无还尘。
春别亦萧索,况兹冰霜晨。
零落景易入,郁抑抱难申。
百宵华灯宴,一旦星散人。
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
绵绵无穷事,各各驰绕身。
徘徊黄缥缈,倏忽春霜宾。
相为物表物,永谢区中姻。
日嗟来教士,仰望无由亲。
【注释】
洛阳:今洛阳市。洛河:即洛水,黄河的支流,在洛阳附近。西渡:指从洛阳西行渡河到长安。奉别:敬辞,指拜别。郑相公:指郑畋(tián)(826—893),字明府,京兆人。唐朝宰相,以文才著称,官至中书令,封陈国公,世称郑开府。有《咸通集》。
【译文】
洛阳往西去,渡过洛水向西行。
洛河上波浪横着,波光闪烁磷磷。
清风送君子,远去的车无尘土。
春天分别也萧索,何况冰霜清晨?
凋零的景象容易进入,郁抑的心情难以表白。
华灯百宵宴,一旦星散人。
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
绵绵无穷事,各各驰绕身。
徘徊黄缥缈,春霜宾倏忽。
相为物表物,永谢区中姻。
日嗟来教士,仰望无由亲。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赠给同乡好友郑畋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联“洛河向西道,石波横磷磷。”描绘了一幅洛河流经洛阳西行的画面,石波横磷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洛河水面的宽阔与湍急。
颔联“清风送君子,车远无还尘。”通过描写清风和君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清风送君子,暗示着友谊的纯洁和高尚;车远无还尘,则寓意着朋友远行之后,能够保持那份纯净和高洁。
颈联“春别亦萧索,况兹冰霜晨。”进一步描绘了春日离别时的情景,萧索和冰冷的清晨都不足以形容那种内心的凄凉和失落。
尾联“相为物表物,永谢区中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特殊情感和祝愿。相为物表物,意味着双方的关系超越了物质层面,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永谢区中姻,则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全诗通过对洛阳西渡的描绘、对离别场景的刻画以及对友情的赞美和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