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太白殁,六艺已消歇。
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
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诗句释义与译文首句注释:“天宝太白殁,六艺已消歇。”

  • 天宝太白:指唐代诗人李白。天宝年间(742-756),李白因政治原因被流放至边远地区。
  • 六艺:中国传统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里指的是古代的文学艺术教育。
  • 消歇:衰落,停止。
  • 译文:在天宝时期,李白已经去世,传统的文学和艺术教育也已经停止。

次句注释:“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 国风: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11篇。
  • 丧:失去。
  • 王泽:国家恩泽。
  • 译文:《诗经》原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句注释:“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

  • 先生:对诗人的一种尊称。
  • 斯文:此处指的是文人学士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传承。
  • 译文:尽管有如李白这样的大师已经去世,但文人学士们依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持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四句注释:“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

  • 下笔:创作诗文。
  • 陈词:旧时指官员上朝时陈述的言辞。
  • 风骨:指诗文的风格和气节。
  • 译文:文人在创作诗文时,不仅是为了记录历史事件或表达个人观点,更是为了展现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和风格。

第五句注释:“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 高秋:秋季的高处,这里借指文人雅士的高洁品格。
  • 数奏琴:多次演奏琴曲。
  • 澄潭:清澈的池塘。
  • 译文:在这个宁静的秋天,文人雅士常常弹奏琴曲,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第六句注释:“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 采诗官:古代负责收集民歌的官员。
  • 译文:谁又能像这个采诗官一样,忍受寂寞,默默地记录下民间的歌谣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