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春天游山时所作。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山村,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一: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其二: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其三:春来江水满,花落鸟空啼。

其四:野径人行少,柴门拥暮归。

其五:村墟夜未眠,风吹柳絮飞。

其一、“昨夜”点明时间,昨夜一场春雨,使万物复苏。“一霎”指极短的时间。“苏”字点明了春雨的作用。“天意”二字,写出春雨的神奇和自然规律的不可抗御。“群物”即所有草木。“苏”,苏醒之意,是说春雨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了生机。这一句写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景象。

其二、“何物最先知”,这是诗人自问自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想,自然是花草最先知道春天来了,所以它们纷纷探出头来。“虚庭”即庭院。“草争出”即草丛中的草争相从土壤中伸出头来,写出了春草生长旺盛的情景。

其三、“春来江水满”,江水涨满了春天的气息。这一句写出了春天的江水充满了生机,同时也写出了春天江水的丰盈。“花落鸟空啼”,是说春天里花儿凋谢了,鸟儿也停止了鸣叫,只留下一片寂静。这两句写出了春天里万物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其四、“野径人行少”,乡村小路上很少有人行走,说明春天里人们的生活比较悠闲。“柴门拥暮归”,农家的柴门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温馨,而农人则在暮色中回家去了。

其五、“村墟夜未眠”,村子里的集市还没有打烊,人们还在忙碌着一天的工作;“风吹柳絮飞”,柳树飘起了柳絮,随风飞舞。“飞”字表现出柳絮在空中轻盈地飞舞,写出了春风拂动柳絮的情景。这两句写出了春天里人们的勤劳和忙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辛勤劳动的敬意之情。

译文:

昨夜下了一宿的春雨,天意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什么东西最早感知春天的到来呢?是那草坪上草尖冒出地面。

春天来临,江水溢出了岸边,花儿凋谢鸟儿停止鸣叫,只留下一个宁静的傍晚。

乡村小路很少有人行走,黄昏时分,农人的柴门紧闭。

柳树的絮儿随着春风飘散开来,夜色里传来了阵阵的笑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雨过后山村的美景和农人之忙。首句点明时间,昨夜春雨滋润,使万物苏醒。次句写春雨使万物复苏的景象。三四句描写了春季江水溢出岸边和鸟儿不再鸣叫,只留下一个宁静的傍晚。五六两句写出了乡村小路很少有人行走,黄昏时分,农人的柴门紧闭。七八句写出了柳絮随风飘散,夜色里传来阵阵的笑声。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优美恬淡,充分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