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
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
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
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
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
拂拭尘几案,开函就孤亭。
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
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
听之何有言,德教贵有形。
何言中国外,有国如海萍。
海萍国教异,天声各泠泠。
安排未定时,心火竞荧荧。
将如庶几者,声尽形元冥。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老人和他的家人在长安的生活。老人为了教妻子读经书,特地从家乡赶来长安。他曾经读过大般若经,感受到了经文中的微妙力量。他在斋中曾抱着一颗万灵的心,现在却突然回到了家乡。

诗的第一句“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描绘了这位老人带着一颗求知的心来到长安,希望教妻子读经书。这里的“黄经”可能是指《金刚经》中的“黄度经”。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他读经的感受:“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经文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和力量。

然后诗人又回到了他的家乡,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前行。他的内心充满了决心和信念,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他对佛法的领悟:“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得到善知识就如同焚香一样珍贵,去除恶习就如同摆脱腥味一样重要。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传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静、善良的心态,去追求真理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