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箫管怨津楼,三奏行人醉不留。
别后相思江上岸,落花飞处杜鹃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春风箫管怨津楼,三奏行人醉不留。
春风拂过津桥,吹动着箫管的声音,似乎在哀叹行人的离去。这里的“箫管”象征着离别的氛围,而“怨津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场景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箫管声中的哀怨情绪,以及行人被春风吹拂后难以停留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画面。然而,行人最终选择了离开,无法留在原地,这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无奈之感。

别后相思江上岸,落花飞处杜鹃愁。
自从与亲人分别之后,诗人便开始在江岸上思念着他们。当看到落花飘散的时候,杜鹃鸟的啼叫也充满了悲伤。这里的“江岸”指的是离别后的地点,而“相思”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牵挂和痛苦。随着落花的飘散,杜鹃鸟的啼叫也变得更加凄厉,仿佛在为诗人的情感增添一份忧愁。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场景的细腻感受,还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对人类情感的共鸣。

注释:

  • 春风箫管怨津楼:春风中的箫管声音让人感到忧伤和不舍。
  • 三奏行人醉不留:行人在离别时饮酒作乐,但最终还是无法留住自己。
  • 别后相思江上岸:思念之情随着江水流淌,无法停止。
  • 落花飞处杜鹃愁:落花飘散的地方,杜鹃鸟的啼叫充满了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春风和落花为媒介,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动人画面。诗人通过精细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之情传达给读者。诗中的箫管和行人的形象,以及落花和杜鹃鸟的啼叫,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的场景。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来映衬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更具有一种悲凉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