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
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
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
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
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
【解析】
此诗首句“蜀国春与秋”,“蜀国”即指蜀中,是泛称,意指春天和秋天。次句“岷江朝夕流”,岷江在四川,故称蜀中;又因江水日夜流动,故称朝夕;“东接海”,言其流入东海。三、四两句写蜀地的物产丰饶,民风淳朴。五、六两句点出蜀地的风俗:开门见山,楚人好酒好乐,舞榭歌台,金碧辉煌(黄金铺地的楼台),歌舞之盛,令人目不暇接。尾联写游子思乡之情,以景结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答案】
译文:
蜀地春天秋冬分明,岷江日夜不停奔涌。岷江滔滔向东汇入大海,千里之外直达扬州。开门面朝淮甸,楚地习俗爱好歌舞宴饮。舞榭高耸,黄金铺地,歌台云气缭绕。荡子未说归期,池塘月色如练。
赏析:①起句“蜀国春与秋,岷江朝夕流”。开篇就写蜀地的气候特点:“春与秋”。这既是蜀地的地理特点,也是蜀地气候的特点。蜀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春秋两季,天气温和,四季分明。这里“春”指的是春季,“秋”指的是秋季;“朝夕流”指的是一年四季,昼夜不息。这是写蜀地的气候特征,同时暗含了蜀地的地理环境。②次句“长波东接海,万里至扬州”。“长波”指长江。这句是写长江的流向,长江由西向东,最终注入东海。“万里”是指路程遥远。“扬州”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市。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在描写长江和扬州,但诗人实际上是要突出蜀地的物产丰富和交通发达。因为只有物产丰富,才能产出大量商品,才需有大量人力物力运输,所以蜀地的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这也是蜀地能够吸引游人的重要原因。③第三句“开门面淮甸,楚俗饶欢宴”。这里的“淮甸”指淮河流域一带。“面”同“宴”,宴饮的意思。这句写淮地的风俗,也就是当地的民风。“欢宴”是当地风俗的一个重要特色。④第四句“舞榭黄金梯,歌楼白云面”。这里的“舞榭”指舞楼,“歌楼”指歌厅;“黄金梯”指装饰华丽的楼梯;“白云面”指用白粉画饰的台阶。这两句写舞楼歌厅的装饰豪华富丽。⑤第五句“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这里的“荡子”指浪子,也指浪迹天涯的人。这两句写游子思念故乡,但又没有明说出来。⑥最后一句“荡子未言归,池塘月如练”。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最精彩的一句。这两句的意思是:浪子尚未说出归家的话,池塘上的月亮已经像白练一样皎洁明亮。
这首诗描写了蜀地的风光和物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