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经竹径,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北意难堪。
【注解】
君:指王侍御。佐:辅佐。婺州:今浙江金华县一带。
吴越风烟:泛指南方水乡的风物人情,此处借代王侍御到任地的自然环境和地方习俗。谙:熟悉。
大底:大概、大约,这里是说大概的情况。岚:山间云雾。
缘溪花木偏宜远:沿溪两岸生长着茂盛的花木,景色宜人,让人留恋。
避地衣冠尽向南:躲避战乱的人衣冠南迁,这里用衣冠代指王侍御。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北意难堪:只有那夜晚的猿猴在叫唤,使人思念家乡,心情难过。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王侍御赴婺州时所作。王侍御到任地当尉,诗人写诗相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关切。
首句“闻君作尉向江潭”,点明王侍御赴任婺州,这是全诗的起笔,也是全篇的枢纽。江潭在今浙江省金华县境内,属江南水乡,风光旖旎,风景优美,民风淳朴,风俗习惯与吴越地区相同。王侍御到任后,一定会熟悉这里的环境。这一句交代了王侍御去往的地方,为下面的描写做铺垫。
第二句“吴越风烟到自谙”,承接上句,进一步说明王侍御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已经熟悉了。这一句既表现了王侍御的才略,也表现出诗人对王侍御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第三句“客路寻常经竹径”,承接第二句中的“谙”,进一步描绘王侍御到任后的生活情景。这里的竹径指的是沿途经过的竹林小路,因为竹子长在路边,所以称之为竹径。诗人用“寻常”这个词来形容这条竹径并不陌生,也表明了王侍御对这条竹径十分熟悉。
第四句“人家大底傍山岚”,紧承第三句中的“寻常”二字,进一步描绘王侍御到任后的生活情景。这里的“人家”指的是沿途经过的村庄,因为村庄多依山而建,所以称之为山岚。诗人用“傍”字来形容这些村庄依山而建的特点,也表明了王侍御对这条山路非常熟悉。
第五句“缘溪花木偏宜远”,承接前四句中的“寻常”、“傍”等词汇,进一步描绘王侍御到任后的生活情景。这里的“缘溪”指的是沿着溪流走,因为溪流常常环绕着村庄,所以称之为缘溪。这里的“花木”指的是溪边的树木花草,因为草木丛生、繁茂,所以称之为花木。这里的“偏宜”二字表示这种景色十分适宜远离喧嚣的城市,适合王侍御居住。
第六句“避地衣冠尽向南”,承接前五句中的“寻常”、“傍”、“花木”等词汇,进一步描绘王侍御到任后的生活情景。这里的“避地”指的是躲避战乱的地方,因为战乱频发,人们纷纷南逃,所以称之为避地。这里的“衣冠”指的是人们穿戴整齐的衣服,因为人们都穿着整齐的衣服南逃,所以称之为衣冠。这里的“尽”字表示所有的人都南逃了,只剩下王侍御一个人留在南方。这里的“尽”字表示全部、都的意思。
第七句“惟有夜猿啼海树”,承接前六句中的“避地”、“衣冠”等词汇,进一步描绘王侍御到任后的生活情景。这里的“惟有”表示除了……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事物了,也表明了王侍御独自留在南方的情景。这里的“夜猿”指的是晚上的猿猴,因为猿猴喜欢在树上鸣叫,而且声音悠扬动听,所以称之为夜猿。这里的“啼”字表示猿猴在树上鸣叫的声音。这里的“海树”指的是海边的树木,因为海边的树木高大挺拔,所以称之为海树。这里的“啼”字表示猿猴在树上鸣叫的声音。这里的“惟有夜猿啼海树”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那夜晚的猿猴在叫唤,使人思念家乡,心情难过。
第八句“思乡望北意难堪”,承接第七句中的“惟有夜猿啼海树”这句话,进一步描绘王侍御的心情。这里的“思乡”指的是思念家乡的情感,因为家乡遥远而难以到达,所以称之为思乡。这里的“望北”指的是望着北方,因为北方是家乡所在之地,所以称之为望北。这里的“意难堪”指的是心情难以承受,因为思念家乡而感到痛苦不堪,所以称之为意难堪。这里的“难”字表示难以承受、难以忍受的意思。这里的“难堪”指的是心情难以承受的痛苦。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王侍御到任后的生活情景以及自己的思念之情。诗中既有对王侍御到任后的赞美之情,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