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诚知客梦烟波里,肯厌猿鸣夜雨中。
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

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诚知客梦烟波里,肯厌猿鸣夜雨中。

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

诗句注释

  • 怜君才与阮家同:表达诗人对李敖才华的赞赏,认为他的才华可与阮籍相提并论。
  • 掌记能资亚相雄:指李敖担任湖南书记一职,能够胜任并展现他的才能和领导力。
  • 入楚岂忘看泪竹:虽然身处楚国,但看到流泪的竹子也会感慨。比喻面对国家的动荡或人民的苦难仍心系故土、不忘国事。
  • 泊舟应自爱江枫:即使停泊在船上,也应爱惜周围的自然美景,如江边的枫树。
  • 诚知客梦烟波里:深知客人在梦中可能仍在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肯厌猿鸣夜雨中:尽管是夜晚且有雨声,但不介意这种环境。形容心境豁达,不因环境恶劣而感到厌倦。
  • 莫信衡湘书不到:不要轻易相信书信不会到达。这里的书信指的是李敖寄给家乡的消息或消息。
  • 年年秋雁过巴东:每年秋天,都有南飞的大雁经过巴东地区,比喻时间的流逝或朋友的频繁往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李敖的赞美以及对其处境的同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时代感。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李敖才情的肯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的深刻忧虑。通过使用“怜”、“掌记”、“入楚”等意象,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李敖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身影,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此外,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