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向疏林望,方知节候殊。
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
不蔽秋天雁,惊飞夜月乌。
霜风与春日,几度遣荣枯。

【注释】

  1. 试向:试探地。
  2. 方知:才懂得,才觉得。
  3. 疏林:稀疏的树林。
  4. 寒影一巢孤:指乌鸦在寒冷的时候,只有一只鸟栖息在一个巢上。
  5. 不蔽秋天雁,惊飞夜月乌:秋天的雁群遮不住天空,夜里月光中惊起飞翔的乌鸦。
  6. 霜风与春日:霜风和春天一起到来。
  7. 几度遣荣枯:几次让草木生长和枯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落叶和孤鸟的观察,写出了深秋时节萧瑟、肃杀的景物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无常,人事沧桑易逝的感慨。
    首联“感秋”二字点明题旨,是说诗人刚从疏林边走过,才觉得季节已经变换。这一句写景有层次,由远而近,先写远望,再写细看,最后写感受。试向疏林望,表明诗人刚刚来到树林边,还没有走近就感到秋天的到来(因为树木开始发黄,落叶纷飞),才觉得季节已经变换。这里用了虚笔,用“试”字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新鲜感。方知节候殊,说明经过仔细察看,诗人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秋天,时间已过了不少。这一句是实写,通过写自己到树丛中去看,才意识到季节变化,表现了诗人的细致和敏锐。
    颔联“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紧承首联中的“方知节候殊”一句来写,进一步具体描绘秋天的景色。乱声千叶是指树叶飘散的声音;寒影一巢孤则指乌鸦栖息在树枝上的孤影。这两句是写树上的景象,也是在说人的感受。乌鸦的叫声使诗人想起了秋天,而树上孤鸟的身影也使诗人想起了秋天。这两句是写树上的景象,也是在说人的感触。
    颈联“不蔽秋天雁,惊飞夜月乌”,紧承前两句写,继续描绘树上的景象。不蔽秋天雁,是指秋天的大雁不能遮蔽天幕,只能看见天空;惊飞夜月乌,是指月亮被乌鸦惊飞,而乌鸦却在空中飞着。这两句是写树上的景象,也是在说人的感触。
    尾联“霜风与春日,几度遣荣枯”,紧承前三句描写树上景象的句子,进而写诗人自己的感慨。霜风与春日是同时降临大地的,但它们给草木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同的。霜风使植物凋谢枯萎,而春天的风却能让植物重新焕发生机,所以诗人感叹:“几度遣荣枯”。这一句是总结全诗,是议论抒情的收束之语。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变化无常、人事沧桑易逝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写景细腻真切,感情深沉含蓄,是一幅很有意境的秋景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