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
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
山春烟树众,江远晚帆疏。
吾亦家吴者,无因到弊庐。
这首诗是王维在送别喻凫校书归毗陵时所作。全诗以景起,以事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这两句写诗人对喻凫的关切之情。喻凫是作者的门人,他离开京城去当校书郎,作为主人,自然要为他送行,临别赠言,嘱托学业。“主人”二字写出诗人对喻凫的关心和爱护。
“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喻凫离开朝廷,回到家乡,这在古代是很不平凡的事,因此说“阙下”,指朝廷(皇宫)之意;“乡中”是指故乡(农村)。喻凫考中进士后,就到乡中去任官,所以说“赋籍除”。这两句写喻凫离开朝廷、回到故乡,这是一件喜事,但是也难免有些寂寞之感。
第三联“山春烟树众,江远晚帆疏。”写景,渲染离别气氛。
“山春烟树众”,写眼前之景,春天的景色很美,山上一片绿油油的树林,到处都弥漫着淡淡的烟雾,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烟树”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同时,“烟树”也是诗人对喻凫离去的一种象征,暗示着喻凫离开后,将会有一段美好的时光在等待他的到来。
“江远晚帆疏”则描写了傍晚时分江上的景色,江水浩渺,远处的帆影稀疏,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句中的“晚帆”一词,既写出了时间的晚暮,也写出了江上的景色。而“疏”字的运用,更是增添了一种朦胧美,让人感到有一种离愁别绪在里面。
第四联“吾亦家吴者,无因到弊庐。”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感受。
“吾亦家吴者”,诗人说自己也是从吴地(今江苏省一带)来的,这里指自己的家乡。“弊庐”,即陋室,简陋的房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喻凫的关心和祝愿。他认为喻凫既然来自吴地,那么就应该有福气,能够住进一个好房子,享受美好的生活。
第五联“无因到弊庐。”则是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无因”可以理解为没有机会、没有缘分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无法到达的意思。而“弊庐”则是指自己的住所,也就是陋室。这句中的“无因到弊庐”与前面的“吾亦家吴者”相呼应,表明诗人自己也来自吴地,但却没有机会能够住进一个好房子。这是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喻凫归乡这一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关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