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窗紫藓墙,此世此清凉。
研露题诗洁,消冰煮茗香。
闲云春影薄,孤磬夜声长。
何计休为吏,从师老草堂。
【注释】
寄元绪上人:(诗题),寄赠元绪上人。
石窗:指僧居之窗,以“石”字形容其坚贞不移。
紫藓墙:指苔痕斑驳的石墙。
此世此清凉:这世上只有这清净。
研露题诗洁:用露水写诗,字迹清晰,洁白如玉。
消冰煮茗香:在冰水中泡茶,茶香扑鼻。
闲云春影薄,孤磬夜声长:春天的时候,闲适地看白云飘荡;夜晚的时候,听到寺庙里传来的磬声悠长。
何计休为吏,从师老草堂:我哪里还去当官呢? 还是跟老师学习吧,在茅屋草堂中过一生。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作于公元817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秋天,当时诗人49岁,时居长安。诗人与友人同游终南山太平宫,偶遇一位名叫元绪的上人,于是作此诗以赠。首句起笔点题,次句即景抒情,赞颂上人居处环境之美,三、四两句则描写上人日常生活的清幽雅趣。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出上人的高风亮节,最后二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与祝愿。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格调清新高远。
首句“石窗紫藓墙”,点明所居之室是岩石砌筑的高墙,墙壁上爬满了青苔。“此世此清凉”一句,是说在世间尘嚣之中,能有这么一个清净之地,实为难得的福分。
颔联“研露题诗洁,消冰煮茗香”是对上人日常生活的写照。“研露题诗”,表明了上人生活俭朴;“消冰煮茗”,又说明上人生活清苦。然而,尽管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他却能保持一颗清洁的心灵,过着清静高雅的生活。这两句既写出了上人的高风亮节,也表现了诗人对上人的赞美之情。
颈联“闲云春影薄,孤磬夜声长”,“闲云”和“孤磬”都是佛教用语。“闲云”指禅定时的心境,这里用来比喻上人内心的闲逸;“孤磬”则是佛寺里的法器,这里用以代指僧人,暗寓上人出家修行的身份和身份。“春影薄”是说春天来临时,寺院中的景色十分优美,而此时上人也正好在庭院中散步;“夜声长”是说在夜晚,寺中的钟声远远传来,显得格外悠长。通过这一联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上人在精神层面上的闲逸和超脱。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上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上人的敬仰之情。
尾联“何计休为吏,从师老草堂”,是说诗人想辞官归隐,跟随师傅过隐居生活。这既是对上人生平的一种概括,也是诗人自己心志的一种体现。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格调清新高远,通过对上人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美好画卷。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上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