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
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
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
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忆山”为题,抒发了作者的闲逸之情。前四句写景状物,后四句抒情言志。
首联“闲处无人到”,点明作者隐居山林。这一句是全篇的关键句,也是起笔。它不仅交代了作者隐居的原因,还透露出他内心的寂寞、孤独与苦闷。“闲处”二字,既表明作者的隐逸生活,又写出他远离尘世的清高。“无人到”,则更突出他的隐逸生活。
颔联写日出时分的情景。“日高”,即太阳升起。“搔首”,即搔头皮。“起”,即起床。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太阳刚刚升起来,他便起身去山上采药。“日高”和“起”都表明了时间之早,也暗示了诗人的勤勉好学;而“林下散衣行”则进一步描绘出了诗人的神态和动作。“林下”,指山间树林之中;“散衣”,即脱衣,表示不拘小节;“行”,行走。这句描写了作者在林间散步的情景,表现了其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颈联写云生石罅的景象。泉水从窗前经过,水声潺潺;而云彩却仿佛有意无意地看那石缝里生长出的苔藓。“泉引”和“看”两字都是动词,分别描绘了水流和云动的情景;“窗前”“过”“生”等词语更是将自然景物拟人化,使读者仿佛能看到泉水流淌,听到云彩飘荡的声音。
尾联写作者因思乡之情而感到愁绪满身。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之情。“别来愁欲老”,“别来”指的是离开故乡以来;“愁欲老”,意即忧愁已经使自己憔悴得像老年人一样。这两句诗用典,化用了屈原《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答案】
①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悠闲自在)②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早晨起床,在林间漫步)③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泉水流经窗前,白云从石缝中飘出)④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自从离开家乡,我就像老了一样,辜负了我当初出山做官的名声)赏析:此诗作于隐居期间。诗人以闲逸的心情写景抒情。前四句先点题,写自己隐居山林,无人知晓;接着写日出之时的景致;再写自己在林间散步;最后写云从石隙中生长出来。后四句写因思乡而感到的愁绪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