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立津桥上,寒光动远林。
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
雪路初晴出,人家向晚深。
自从王在镐,天宝至如今。

【注释】

过天津桥晴望:天津桥是隋炀帝为游览洛阳,于公元605年所建。此诗即写于隋炀帝在位时。“过”即经过的意思。津桥,指桥名或桥梁的通称。晴望,晴朗天气远眺。

闲立津桥上,寒光动远林:“闲立”句,写诗人站在桥头凝神远眺。“寒光”二句,写景,描写了桥头、远处树林、皇宫和洛阳城景色。“嵩顶”即嵩山。嵩山又名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因山势峻峭如刀劈而得名。嵩山与洛河相对。“清洛”指黄河,洛阳在黄河北岸。“贯城心”,洛阳城的中心部分。“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42—756)。

雪路初晴出,人家向晚深:“雪路”句,点明季节。“雪路”,指洛阳城外的官道。“出”,出现的意思。“家家”,代指村落。“向晚”句,写洛阳郊外的村庄傍晚时分的景象。“向晚”,傍晚。“深”,指房屋、院落等距离远。

自从王在镐,天宝至如今:“自从”句,承上启下。“王在镐”,指唐朝开元末年的一个藩镇节度使,即当时的洛阳地方长官。“至今”,到现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写洛阳的山川景物以及洛阳城郊村落的景象,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首联写诗人站在桥上远眺洛阳的壮丽景色;颔联写洛阳城郊村落的宁静景象;颈联写洛阳郊外村落傍晚时分的景象;尾联写洛阳城郊村落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全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语言平易而含蓄蕴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