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
梁园台馆关东少,相府旌旗天下尊。
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
几时诏下归丹阙,还领千官入閤门。
《寄汴州令狐相公》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汴州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同时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地方长官的尊敬和祝福。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首联:“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
- 汴水从今不复浑:描述了汴河水势的变化。“汴水”指的是流经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的黄河支流汴河。这句诗意味着自从有了治理措施后,汴河水不再浑浊,水质得到了改善。
- 秋风鼙鼓动城根:这里的“秋风”比喻的是秋季,“鼙鼓”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通常用于军事或庆典场合。这句诗形容汴州在秋风中传来的战鼓声,象征着该地区的军事活动频繁,或者是有重要的军事行动在进行。
- 颔联:“梁园台馆关东少,相府旌旗天下尊。”
- 梁园台馆关东少:梁园,指汉代的梁园,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园林。“关东少”表明在关东地区这样的园林并不多见。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这样一处美景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其稀少性。
- 相府旌旗天下尊:描述的是地方长官的形象。“相府”指的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府邸,“旌旗天下尊”则表示这位长官的地位崇高,受到全国的认可和尊敬。这句话表达了对地方长官的敬仰之情。
- 颈联:“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
- 诗好四方谁敢和:这里的“诗好”可能是指诗歌艺术的高超,能够引起人们的喜爱和钦佩。而“谁人敢和”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艺术成就的自信,认为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极高评价。
- 政成三郡自无冤:这里“三郡”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区或者行政区域,“政成”表明政治环境良好,没有冤狱发生。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该地区社会治理的满意,认为那里的民众生活在和谐安宁之中。
- 尾联:“几时诏下归丹阙,还领千官入閤门。”
- 几时诏下归丹阙:这里的“诏”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书,“丹阙”则是指皇宫,用来形容皇宫的壮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被朝廷征召,回到京城为官的愿望。
- 还领千官入閤门:这里的“千官”指的是各种官职的人,而“入閤门”则是指进入内宫的大门,即朝廷内部。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官员们齐聚一堂,朝拜皇帝的画面,展现了一种朝政清明、百官尽责的景象。
王建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还表达了对地方长官的敬仰之情。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政治活动的描绘,传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秩序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