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病近来行少力,光公乞我百龄藤。
闲来杖此向何处,过水缘山只访僧。

【注释】

衰病:指身体衰弱,多病。百龄藤:藤名。据《太平御览》卷六五九引《南方草木状》:“南越有藤名百龄,其叶似梧桐,而圆长如小豆大,皮白肉黄,味苦。”杖:拄着。过水缘山只访僧:在溪水旁行走,沿山游览,只去拜访寺庙里的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韬光上人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佛法的理解与体悟。

首句“衰病近来行少力”,诗人自述身体衰弱,多病,行动不便,所以很少外出。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即诗人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第二句“光公乞我百龄藤”,诗人说自己向友人索求一根百龄藤杖。百龄藤是一种藤名,据《太平御览》卷六五九引《南方草木状》:“南越有藤名百龄,其叶似梧桐,而圆长如小豆大,皮白肉黄,味苦。”百龄藤生长于南方,藤身柔软,质地细腻,易于制作杖头。诗人以百龄藤为杖,可能是因为百龄藤的材质优良,能够支撑身体。同时,诗人可能也寓意自己的身体如同百龄藤一样,虽然年岁已高,但仍充满活力和希望。第三句“闲来杖此向何处”,“闲来”二字表明诗人此时并不忙碌,可以悠闲自在地使用杖杖。这里的“杖此”是指拿着百龄藤杖。第四句“过水缘山只访僧”,诗人说在溪水中游走,沿着山径行走,只是为了拜访寺庙里的僧人。这里的“只访僧”表明了诗人的目的性,他的行为都是为了拜访寺庙里的僧人。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体悟。诗人通过自述身体状况,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索取百龄藤杖,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通过拜访寺庙里的僧人,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