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思想情感进行分析判断。本诗前两句写诗人虽未参加战事,但却为边地将士们送去春衣;后两句写诗人感激皇恩,以献上春衣相报。全诗表达的是以“春衣”为媒介,表达诗人与边地将士之间深厚感情的思想主旨。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意思是说去年虽然没有战事,今年也不能回去。去岁:去年。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皇恩”指皇帝的恩赐。“春日”指春天。“春衣”指朝廷赏赐给边军士兵的衣服。这句意思是说:我有什么方法来报答皇上的恩情呢?只有献上这件春衣作为一点心意吧。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第一句“去岁虽无战”,说明去年没有打仗,第二句“今年未得归”点明今年的战事又发生了。诗人没有在战争面前屈服,而是积极投身到战争中去,为平定安史之乱出谋划策。他不仅为唐肃宗起草了《罪己诏》,还向唐肃宗提出“尽忠报国”的要求。因此,尽管他“未得归”,却始终不忘为“国家”着想。第三句“皇恩何以报”,是说用什么办法来报答皇上的恩情呢?第四句“春日得春衣”。“春衣”即春服,指朝廷赐予的御寒衣物。这里,诗人以“春衣”为媒介,表达了自己与边地将士之间深厚的感情。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意思是说:我已饮酒尽兴,没有归宿的地方了,独自站在苍茫之中吟诵自己的诗篇。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答案】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作于长安的诗作。这一年春天,杜甫因受奸臣李林甫等人排挤而离开长安西行入川,途经陕西凤翔时写了这首诗。

首联“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交代自己离京的原因。去岁(去年)虽然未发生战争,但今年(今年)仍然未能回到京师。“皇恩何以报”,“皇恩”指的是皇帝的恩惠和恩典,“春衣”指的是皇帝赏赐给将士的衣服。“春衣”二字暗含深意,既是指御寒的衣物,也暗寓着皇帝对臣子们的关心和体恤。诗人以“春衣”为媒介,表达了自己与边地将士之间深厚的感情。

颔联“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进一步抒写诗人的情怀。“此身”,指自己的身体。“饮罢”意为喝完了酒。“无归处”,即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独立苍茫”,是形容自己孤独无依地站在那里,面对空旷辽阔的大地。“咏诗”,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诗人不禁吟诵起自己的诗篇来。“此身”、“独立”、“咏诗”都表明诗人身处困境之中,内心十分苦闷。

尾联“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作于长安的诗作。这一年春天,杜甫因受奸臣李林甫等人排挤而离开长安西行入川,途经陕西凤翔时写了这首诗。

首联“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交代自己离京的原因。去岁(去年)虽然未发生战争,但今年(今年)仍然未能回到京师。“皇恩何以报”,“皇恩”指的是皇帝的恩惠和恩典,“春衣”指的是皇帝赏赐给将士的衣服。“春衣”二字暗含深意,既是指御寒的衣物,也暗寓着皇帝对臣子们的关心和体恤。诗人以“春衣”为媒介,表达了自己与边地将士之间深厚的感情。

颔联“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进一步抒写诗人的情怀。“此身”,指自己的身体。“饮罢”意为喝完了酒。“无归处”,即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独立苍茫”,是形容自己孤独无依地站在那里,面对空旷辽阔的大地。“咏诗”,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诗人不禁吟诵起自己的诗篇来。“此身”、“独立”、“咏诗”都表明诗人身处困境之中,内心十分苦闷。

尾联“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进一步抒写诗人的情怀。“此身”,指自己的身体。“饮罢”意为喝完了酒。“无归处”,即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独立苍茫”,是形容自己孤独无依地站在那里,面对空旷辽阔的大地。“咏诗”,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诗人不禁吟诵起自己的诗篇来。“此身”、“独立”、“咏诗”都表明诗人身处困境之中,内心十分苦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