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
猿声比庐霍,水色胜潇湘。
驿树收残雨,渔家带夕阳。
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送康判官往新安赋得江路西南永》,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皇甫冉之手。下面将逐句对诗句进行释义,并提供相应的译文、注释以及作品赏析:

  • 不向新安去

  • 注释:不去新安(今浙江杭州市)。

  • 译文:不去新安,哪会知晓江路之长。

  • 那知江路长

  • 注释:哪里知道江路之长呢?

  • 译文:你原本不知道江路之漫长。

  • 猿声比庐霍

  • 注释:猿猴的叫声可比作房屋周围的树林。

  • 译文:猿猴的叫声如同庐霍般悠扬。

  • 水色胜潇湘

  • 注释:水的颜色胜过潇湘。

  • 译文:这里的水色之美,胜过了潇湘。

  • 驿树收残雨

  • 注释:驿站旁的树木被残留的雨水打湿。

  • 译文:驿站旁的树木被残留的雨水打湿。

  • 渔家带夕阳

  • 注释:渔家带着夕阳归家。

  • 译文:渔家带着夕阳回家。

  • 何须愁旅泊

  • 注释:何需担心在异乡的停留。

  • 译文:何必为旅途中的停泊而烦恼。

  • 使者有辉光

  • 注释:使者身上有着光辉。

  • 译文:使者的身上有着令人瞩目的光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行者内心情感的细腻捕捉,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旅行氛围。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对于远方的向往以及他们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