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知出世法,讵有在家心。
南院开门送,东山策杖寻。
经年期故里,及夏到空林。
念远长劳望,朝朝草色深。
【注释】
从侄:即侄儿。栖闲:指僧人居住的地方。法:佛教用语,这里指佛经。讵:岂。南院:寺院名。东山:指隐居的东山别墅。空林:空旷的树林。劳望:远望。草色深:草丛茂盛,说明时值夏季。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送从侄栖闲法师还乡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从侄归家的深情厚意。全诗写得很平实、自然,不事雕琢,语言朴实,却能感人至深,这是其特色之一。另外,诗歌结构严谨,前后呼应,首尾圆合,是其又一特点。全诗分为四段,第一段写启程前的准备;第二段写送行;第三段写归途;第四段写望乡之情。
开头两句,“能知出世法,讵有在家心”。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不然。既然知道佛法,当然应该出家学道,然而,偏偏还有家国之心,这是多么矛盾啊!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既然懂得佛法的道理,就应该一心出家,可是,偏偏还有眷恋家园的心情。实际上,诗人是在借这一矛盾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感情。因为出家人本应远离尘俗,专心修行。但作为人伦之长,怎能舍弃亲情,不顾家庭呢?因此,诗人一方面要学佛,另一方面又不愿离开家园。这就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正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现。
中间四句“南院开门送,东山策杖寻。经年期故里,及夏到空林。”诗人在南院门前送别了侄子,向东山下的别墅进发。经过一年的准备,终于回到了家乡。夏天到了,又来到了那片空阔的树林中。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念远长劳望,朝朝草色深。”诗人站在旷野之中,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常常看到早晨的草叶上还挂着露水,这说明天气已经转凉了。而此时正是炎热的夏天,为什么草叶上还会有露水呢?这是因为诗人想到远方的家人还在为生活奔波劳累,所以他才会感到如此的辛苦和疲惫。
这首诗通过对侄子归乡途中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侄子的行踪和心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这种表现手法既真实可信又有感染力,使读者能够与诗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