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沧洲客,陶然得此生。
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
乍见还州里,全非隐姓名。
枉帆临海峤,贳酒秣陵城。
伐木吴山晓,持竿越水清。
家人恣贫贱,物外任衰荣。
忽尔辞林壑,高歌至上京。
避喧心已惯,念远梦频成。
石路寒花发,江田腊雪明。
玄纁倘有命,何以遂躬耕。
诗句释义及分析
1. 白首沧洲客,陶然得此生。
- 注释: 白发苍苍的客人,在沧洲(指江州一带)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诗人,在江州(今属江西省九江市)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享受。通过“白首”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面对。
2. 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
- 注释: 庞公(庞统)采药而去,莱氏(莱芜人)随丈夫同行。
- 赏析: 这里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与其妻子宗氏(或称卢氏、李太白之妻)的关系。李白因政治原因被流放至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曾短暂停留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期间可能与家人相聚,但不久后再次离开。
3. 乍见还州里,全非隐姓名。
- 注释: 刚一见面就回到州里,完全不是隐居的样子。
- 赏析: 此句反映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身份并未改变,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诗人以“忽尔”一词表达出一种意外和惊喜的情绪,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
4. 枉帆临海峤,贳酒秣陵城。
- 注释: 枉帆停靠在海峤上,买酒喝于秣陵城。
- 赏析: 这里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场景。“枉帆”指的是逆风而行的帆船,“海峤”是形容海边的高岩,而“秣陵城”则是南京的古称,位于今天的南京市。诗人在此地购买酒水,可能是为了解乏或是招待他人。
5. 伐木吴山晓,持竿越水清。
- 注释: 伐木于吴山,持竿于越水。
- 赏析: 描述了诗人早晨的活动。吴山与越水分别位于今天的苏州市与绍兴市,这两个地点都是中国著名的山水旅游胜地。诗人选择在清晨时分进行这些活动,可能是为了寻求自然的清新和心灵的净化。
6. 家人恣贫贱,物外任衰荣。
- 注释: 家人能够随心所欲地处于贫困或尊贵之中,超然于世事之外。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尽管物质条件可能有限,但只要内心不为物质所累,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就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各种变化。
7. 忽尔辞林壑,高歌至上京。
- 注释: 忽然之间离开了山林和山谷,高歌着前往京城。
- 赏析: 这里的“林壑”可能指的是诗人隐居的地方,而“至上京”则是指前往长安(今天的西安)。诗人在离开隐居地后,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前往京城,希望能够有所作为。
8. 避喧心已惯,念远梦频成。
- 注释: 躲避喧嚣的心已经习惯,频繁地梦见远方的人。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虽然外界的喧嚣不断,但诗人的内心却逐渐适应并习惯了这种状态。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9. 石路寒花发,江田腊雪明。
- 注释: 石路上的寒花开放,江田上的腊雪明亮。
-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色:寒气逼人的石路上,寒花竞相开放;江田上的积雪反射出明亮的阳光,显得格外耀眼。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10. 玄纁倘有命,何以遂躬耕。
- 注释: 如果命运允许的话,那么我为何不亲自耕种田地呢?
- 赏析: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有机会回归田园,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现实往往不如人愿,因此这句诗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