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为谁开,美人城北来。
王程倘馀暇,一上子陵台。
【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钓矶:地名,在湘江中,相传屈原曾在此钓鱼。徐容州:即容州,今广西南宁。子陵:东汉隐士严子陵,名光,避汉世宗讳,改名陵。
【赏析】此诗是诗人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赴桂州途中所作。诗人先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然后才点明此行的题旨,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幽径为谁开”,写诗人来到钓矶时,发现一条被野花点缀、清流环绕的小径。诗人用“幽径”二字形容其僻静,而以“开”字则暗示这条小径不是随意开辟的,而是有意为之。“幽径”这一描写,既照应了题目中的“钓矶”,又暗示了这是一处清幽的所在。
次句“美人城北来”,则将视线引向远方。诗人说这道“幽径”是为谁而开的呢?他猜测可能是有位美人儿驾到此地。这里的“美人”一词,不仅指眼前所见之人,也暗指那位隐居不仕、与世无争的隐逸之士——子陵先生。
诗人由远及近,写到自己正站在钓矶上,准备去拜访这位“美人”——也就是隐者子陵先生。
第三四句紧承“一上子陵台”一句展开。诗人登上子陵台后,不禁想起子陵先生当年也曾在此垂钓的故事。于是,他便决定去拜访这位隐居的高人,并请他一同赏景。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山水风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子陵先生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