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乎其居,或以匮己之虚。或盈其庐。孰匮孰充,为泰为穷,君子乌乎取以宁其躬!
若君者之于道而已尔,世孰知其从容耶!
【注释】
(1)充乎其居:居于宽敞的地方。充,通“充”。虚,同“纡”,曲折。
(2)孰匮孰充:谁空虚,谁充实。匮,同“纡”。
(3)为泰为穷:这是得志或不得志。泰,安泰;穷,困厄。
(4)宁:安定。
(5)若君者:你这样的人。
(6)道:这里指“道法自然”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7)从容:悠闲自得的样子,指道家的无为而治。
【赏析】
此诗以“南游”二字为题,实寓诗人对南游之人的期许与祝愿。首二句用比兴手法,借贾山之南游,喻人之南行。充盈、空虚,乃形容人之行迹,非实指其居所也。“孰匮孰充”四句,即《老子》中“有无相生”、“虚实相应”之义。言人行止,或空阔,或狭窄,皆随境遇而变,君子当取法于道,从容不迫,安贫乐道。“从容”二句,承上启下,是此诗主旨之所在。最后两句,以“道”为题,表明了作者对南游之人的期许与祝愿。“若君者”三句,即“若余者何足算矣”(《道德经》第25章),“君”字,是敬辞,称对方,犹云“你”。“若君者”指那些能遵循“道”的人。“道”在这里指“道法自然”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诗人希望这位友人能够遵循这一思想与行为准则,从容自得地生活,达到“无欲则刚”“无为则无不为”的境界。
此诗意旨高远,语言凝炼,寓意深远。全诗虽只有四句,但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前两句用比兴手法,借贾山之南游喻人之南行。后两句点题,说明“南游”的真谛在于“充乎其居”还是“盈其庐”。中间四句是全篇的重心所在,既概括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又是“南游”的具体表现。最后两句以“道”为题,表明了诗人对南游之人的期许与祝愿。诗人希望这位友人能够遵循“道”的原则,从容自得地生活,达到“无欲则刚”“无为则无不为”的境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南游之人的期望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