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注释】
- 题远公经台:指题写在寺庙里的《六祖坛经》或《南宗定慧因缘传》。远公是佛教高僧慧远的法号。2. 兰若无人到:兰花没有被人看到,没有人来欣赏。3. 真僧出复稀:真正的僧人很少出来。4. 苔侵行道席:苔藓长满了行走的道路。5. 坐禅衣:和尚的衣服。6. 涧鼠:山涧中穴居的小动物。7. 山蝉:山中的蝉。8. 宁止:岂能只此而已,即不止于此。9. 忘归:忘却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题写于寺壁的绝句。诗人以“兰无”“僧稀”起兴,借咏古抒怀,表达了对佛法、净土、修行和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构思精巧,意境清幽,语言平淡,风格自然,体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
首联“兰无”“僧稀”,点题。兰花不为人赏,僧人少而稀。这两句是说,兰花不为人看见,没有人去赏爱;真正出家为僧的人太少了。这里既写出了佛门清冷,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
颔联“苔侵”、“云湿”,进一步烘托出佛门的清冷寂寥。苔藓生长在寺院的通道上,雨水打湿了和尚们坐禅的地方。这两句描写了寺院荒凉冷清的景象。
颈联“涧鼠”与“山蝉”两个小景,衬托出佛门更加清幽寂静,更加空寂冷落。山涧中的小虫涧鼠,山中的小鸟山蝉,都不懂得欣赏佛家的清净,更不懂得欣赏和尚们的静坐禅修。它们只能生活在山林之中,发出嘈杂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佛门的清寂。
尾联“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世间的人们常常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他们只知道世俗的生活,而忘记了内心的追求。诗人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像这些僧侣一样,心无挂碍,超脱世俗,忘却一切烦恼,达到涅槃的境地。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佛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