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清都燕,分散各西东。
车马行迹在,霜雪竹林空。
方轸故物念,谁复一樽同。
聊披道书暇,还此听松风。
【注】清都:即洛阳,唐时称为东都。
宿昔:以前。
方轸:方始、才想。轸,通“慎”,谨慎。
一樽同:指酒樽。樽,酒杯,借指宴饮。
披:读作“披”,开、展,引申义为阅读、涉猎。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开元观怀旧寄怀朋友之作。诗人回忆往昔与李二、韩二、裴四等朋友一起赏花品茶的情景,感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宿昔清都燕,分散各西东。
车马行迹在,霜雪竹林空。
方轸故物念,谁复一樽同。
聊披道书暇,还此听松风。
【注】清都:即洛阳,唐时称为东都。
宿昔:以前。
方轸:方始、才想。轸,通“慎”,谨慎。
一樽同:指酒樽。樽,酒杯,借指宴饮。
披:读作“披”,开、展,引申义为阅读、涉猎。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开元观怀旧寄怀朋友之作。诗人回忆往昔与李二、韩二、裴四等朋友一起赏花品茶的情景,感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独守袁生辙出自《对雪赠徐秀才》,独守袁生辙的作者是:韦应物。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释义是:独自守护袁生的车辙。 独守袁生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独守袁生辙的拼音读音是:dú shǒu yuán shēng zhé。 独守袁生辙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8句。 独守袁生辙的上半句是: 无为掩扉卧。 独守袁生辙的全句是: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无为掩扉卧的作者是:韦应物。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释义是:闭门不出,隐居自守。 无为掩扉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为掩扉卧的拼音读音是:wú wèi yǎn fēi wò。 无为掩扉卧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7句。 无为掩扉卧的上半句是:乱绪陵新节。 无为掩扉卧的下半句是:独守袁生辙。 无为掩扉卧的全句是
乱绪陵新节出自《对雪赠徐秀才》,乱绪陵新节的作者是:韦应物。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释义是:乱绪陵新节:指纷乱的思绪冲击着新春佳节。 乱绪陵新节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乱绪陵新节的拼音读音是:luàn xù líng xīn jié。 乱绪陵新节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6句。 乱绪陵新节的上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 乱绪陵新节的下半句是:
妍光属瑶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妍光属瑶阶的作者是:韦应物。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释义是:妍光属瑶阶:美丽的雪光属于瑶台般的台阶。这里“妍光”指雪的美丽光芒,“属”是归属于的意思,“瑶阶”则是用美玉装饰的台阶,比喻高雅的地方。整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雪光洒在台阶上,显得格外美丽和高洁。 妍光属瑶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妍光属瑶阶的拼音读音是
千林散春雪出自《对雪赠徐秀才》,千林散春雪的作者是:韦应物。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释义是:千林散春雪:指春雪飘落,覆盖了千千万万的林木,散布着春天的气息。 千林散春雪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千林散春雪的拼音读音是:qiān lín sàn chūn xuě。 千林散春雪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4句。 千林散春雪的上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晨起望南端出自《对雪赠徐秀才》,晨起望南端的作者是:韦应物。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释义是:清晨起床,望向南边。 晨起望南端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晨起望南端的拼音读音是:chén qǐ wàng nán duān。 晨起望南端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3句。 晨起望南端的上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晨起望南端的下半句是:千林散春雪。
霭霭阴还结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霭霭阴还结的作者是:韦应物。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释义是:霭霭阴还结:阴云浓重,又凝结成雪。 霭霭阴还结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霭霭阴还结的拼音读音是:ǎi ǎi yīn hái jié。 霭霭阴还结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2句。 霭霭阴还结的上半句是:靡靡寒欲收。 霭霭阴还结的下半句是: 晨起望南端。
靡靡寒欲收出自《对雪赠徐秀才》,靡靡寒欲收的作者是:韦应物。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释义是:靡靡寒欲收:寒冷即将消散。 靡靡寒欲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靡靡寒欲收的拼音读音是:mí mí hán yù shōu。 靡靡寒欲收是《对雪赠徐秀才》的第1句。 靡靡寒欲收的下半句是:霭霭阴还结。 靡靡寒欲收的全句是:靡靡寒欲收,霭霭阴还结。
但望东原绿出自《寄子西》,但望东原绿的作者是:韦应物。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释义是:但望东原绿:只愿家乡的东原草色常青。 但望东原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但望东原绿的拼音读音是:dàn wàng dōng yuán lǜ。 但望东原绿是《寄子西》的第12句。 但望东原绿的上半句是: 日夕上高斋。 但望东原绿的全句是: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日夕上高斋出自《寄子西》,日夕上高斋的作者是:韦应物。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释义是:日夕:傍晚时分;上:登上;高斋:高敞的书斋。释义:傍晚时分登上高敞的书斋。 日夕上高斋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风格是:诗。 日夕上高斋的拼音读音是:rì xī shàng gāo zhāi。 日夕上高斋是《寄子西》的第11句。 日夕上高斋的上半句是:残帙犹见束。
【注释】 对雨赠李主簿高秀才:诗人在春日为李主簿写诗相赠。 逦迤曙云薄,散漫东风来:黎明时分,天空飘浮着薄云,微风送来了春的气息。 青山满春野,微雨洒轻埃:远处的山峦在细雨中显得格外清新,雨点洒落在地面,只留下细微的痕迹。 吏局劳佳士,宾筵得上才:官府里繁忙的事务使得李主簿身心疲惫,而宾客们的宴席上,有才能的人能够尽情地享受快乐。 终朝狎文墨,高兴共徘徊:整天与文墨为伴,心情十分畅快。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雪中闻李儋过门不访聊以寄赠 注释: - 雪中:描述环境,天气寒冷。 - 闻李儋过门不访:听到李儋没有来拜访自己。 - 聊:姑且,用在这里表示对李儋的关心和安慰。 - 寄赠: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译文: 在寒冷的雪中听到了李儋没有来拜访我的消息,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关切和安慰。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雪中听到李儋不来访的消息,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②侍:指卢纶,字子迁,唐代诗人、秘书监,与韩翃、钱起、司空曙等并称“大历十才子”。 ③骢(cōng)马:青白色相杂的马,这里比喻人才。 ④文苑台:唐时洛阳城内有文苑池,是当时文人学士游宴之地,后因以文苑指代洛阳。 ⑤冰壶幕:指御史府的幕府。 ⑥洛阳:洛阳在唐朝时为东都,这里指代洛阳。 译文: 突然听说南昌县令要来我们这儿,骑着高头大马进入郡城。
注释: 1. 暝色起烟阁,沈抱积离忧。 - "暝色":黄昏时分的天色。 - "烟阁":指楼阁在夕阳下的景象,烟雾缭绕。 - "沈抱":深深的忧愁。 - "积离忧":长期分离的忧郁。 2. 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 - "兹":这,这里。 - "风雨夜":风和雨交织的夜晚。 - "萧条":形容秋天的凄凉。 - "梧叶秋":梧桐树叶在秋季飘落。 3. 空宇感凉至,颓颜惊岁周。 - "空宇"
【注释】两地:指诗人与诸弟分居两地。相望共星河:相互望着夜空的星星,想象彼此在天下游历的情形。高梧一叶落:高高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一片叶子。空斋归思多:书房里充满了思乡之情。方用忧人瘼(mò):正忧虑着百姓疾苦。况自抱微疴(kē)(病):《旧唐书·刘晏传》说刘晏有“小疾”,这里说自己也患有一点小病。颜鬓已蹉跎(cuō tuó):容颜和头发都已衰老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兄弟的诗篇
社日寄崔都水及诸弟群属 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 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 春风动高柳,芳园掩夕扉。 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 注释: 1. 山郡:指位于山区的郡县。 2. 社时:指古代农历每月初一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3. 放吏:官员休假回乡。 4. 成闷:感到郁闷。 5. 行塘:散步在池塘边。 6. 高柳:高大的柳树。 7. 芳园:美丽的花园。 8. 夕扉:傍晚时分关闭的门。 9. 里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