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
山氛氲,长不见,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杂言送黎六郎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

山氛氲,长不见,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1. 诗句释义

  • “冰壶见底未为清”:形容清澈如同冰壶的水,意味着清澈透明,没有杂质。
  • “少年如玉有诗名”:比喻年轻人像美玉一样珍贵,有着出众的才华和诗才。
  • “闻话嵩峰多野寺”:听闻嵩山(嵩峰)有许多偏僻的寺庙。
  • “不嫌黄绶向阳城”:即使佩戴着黄色绶带(古代官员的标志),也不介意在朝阳的地方工作,表示愿意为了理想和信念去奋斗。

2. 诗句赏析

  • 对黎六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黎六郎的描写,表达了对他年轻才俊的赞美之情。
  • 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诗句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反映了诗人对于追求理想、坚持信念的坚定态度。
  • 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描述洛阳(阳城)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 对个人境遇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处境,表达了对于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3. 关键词注释

  • 冰壶:指清澈透明的水壶,这里比喻纯净无暇的心境或品质。
  • 黄绶:指古代官员所佩戴的黄色丝带,这里象征着官职或地位。
  • 洛阳:古都洛阳,位于河南省,是唐代的重要城市之一。
  • 少姨庙:供奉少帝后赵飞燕的庙宇,位于郑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杂言送黎六郎》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祝福与鼓励的诗歌,更是一次对青春、梦想、现实和理想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文学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